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师: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
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但还不够。
生:读(重读的确)
师:很好,突出了的确。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