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由大狗叫、小狗跳所想到的

由大狗叫、小狗跳所想到的

>陕西师大教授、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回忆说,3

岁时他便跟父亲学习识字、读书。尽管那时的教科书诸如《三字经》《诗经》《论语》

等等很难理解,但却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直接印象。原始知识的大量储存,是他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霍先生记忆中的一件小事,虽已那样渺远,却至今令他也令我们感触良深。童年的一天,霍先生跟随父亲从村里的一所小学旁边走过,学生们大狗叫、小狗跳的读书声直向耳畔扑来,父亲很反感地说:童年记忆力最强,应让他们读一些正经书,大好时光却教什么‘大狗叫,小狗跳’,顶什么用?父亲因此不送童年的霍先生进这样的学校就读,而宁可由自己担任家教蒙师。童年的记忆,如同一张白纸初始着墨,给人的直接印象最深,也最能耐得逝水的冲洗。近代心理学家已根据科学实验证明,首次感知在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好的时光里却让孩子们去记诵大狗叫,小狗跳之类的东西,那就不仅说明了教人者文化素质之低下、教育眼光之短浅,而且也反映出其教材意识、教学思想及方法论诸方面的蒙昧状态。这样的教师,以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时至今日,我们已听不到大狗叫,小狗跳的读书声了,然而类似大狗叫,小狗跳的教学游戏却依然并不鲜见,而且已不单见诸低幼年级,并大有向中高年级蔓延之势。笔者手边就有两例。

>其一是一位中年级教师讲析《高玉宝》这篇课文,在讲到高玉宝小时候,因为家里穷,12岁才上学一段话,老师这样启发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几岁上学?回答:7岁。那么高玉宝几岁上学呢?12岁。他为什么12岁才上学呢?

因为家里穷。老师赞扬大家回答得很好,接着又问: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意思?高玉宝小时候因为家里穷12岁才上学。够可以了吧?然而不,新的问题又从老师脑子里冒了出来:‘小时候’什么是小时候呀?孩子们七嘴八舌,竞相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释,致使简单的问题渐趋复杂化起来。最后不得不由老师一锤定音:你们说得都不对!小时候就是‘解放前’。真是天晓得!这种启发式教学不是比大狗叫,小狗跳还不如么!

另一例是一位青年教师在讲《跳水》

一课时,让两位学生上讲台,一位扮演船长的孩子,另一位扮演猴子。只见那猴子一会儿跳下,一会儿跳上,一会儿冲孩子扮个鬼脸,一会儿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又扔,惹得全班同学哄笑不止,比看猴戏还热闹。我们当然不反对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课文中特定场景及人物关系的角色表演(或者说分角色进入状态),甚至还提倡课本剧制作,但却反对那种表面化的热闹,尤其反对在教材处理上的随意性甚至庸俗化。

儿童的成长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也正因此,为儿童提供精神营养的教师必须立意高远,万不可目光狭隘,为孩子们提供了粗制滥造的精神食粮。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洛克语)。怎么做?很简单:把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大浪淘沙积累下来的语言文字的精华经典名著,及时引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的精神之旅从一起步就有一个很高的起点!

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在特定年龄段阅读适宜的经典。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