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孔子教学的对话艺术浅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1精神在追求真理的对话过程中展示为将要成为现实的东西。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其过程首先是解放被理性限定的、但有着无限发展的和终极状况的自明性,然后是对纯理智判断力的怀疑,最后则是通过构造完备的高层次的智慧所把握的绝对真实,以整个身心去体认和接受真理的内核和指引。 2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要立足于质疑辩难,着眼于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关注、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构建,对语言风格的执意追求,致力于学生认知上的发展、情感上的体验、人格上的建树。3而不是形式上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为了对话而对话。对话不是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相互的言说和倾听,不应有预定的先验的真理,教师要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心智与精神,引导学生独自发现,获得智慧。孔子教学中的对话艺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着眼于人的教育观

美国有一位汉学家克里尔曾说:孔子不仅仅培养学者,而是训练治世能人,他不是教书,而是教人。4孔子教人,主旨在于使人人格完善。他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认为人的人格力量比权势要大,所以孔子的培养目标是君子、成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亦可以为成人矣。’7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云:成人,犹言全人。孔子的这种全面和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还反映于他的课程设置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孔子实行有教无类10,他明确的宣布:性相近,习相远也。11指出人的天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之成为各种不同的人是后天影响造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2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3。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高低不一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14基于这种思想,孔子在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论语》中保存了许多孔子分析学生情况的记录。例如:

闵子侍侧, 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15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yan。16

由也果。赐也达。17

求也退。由也兼人。18

师也过,商也不及。19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0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21

雍也,可使南面。22

贤哉,回也。 23

枨也欲,焉得刚?24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为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宾客言也。 25

平等的我你师生观

师生关系是一种生活关系。教师作为人生的导师、精神的向导,在教学生活中与学生相遇,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仅仅有待充满的容器,而是看作与我共同讨论的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才能都作为完整的真实的人以平等的人格相遇,为共同的教学目标对话。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门师生之间互相学习批评的民主学风。例如: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26

这段对话,诚如子贡所说,师生互相切磋学问,体现了教学相长。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27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当仁,不让于师 28的思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

孔子一贯主张和而不同,在教学上他也是这样,处处表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孔门的师生关系相当融洽,能共同交流思想。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观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要重视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备高尚的品质。对话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师生双方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师生共同的生命场中不断成熟与完善。例如:

●孔子对公西华说: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30

●子贡赞美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31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32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