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修辞学和中学语文教学

修辞学和中学语文教学

修辞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上个世纪50年代张志公先生主编的《汉语》课本第六册中专设了修辞一篇,开启了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系统讲授修辞学知识的先河。

修辞学不仅一直是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1]这绝不单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修辞学、风格学的有关知识,更主要的还是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与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文与道,即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众多思想教育中首先进行哪方面的教育,修辞学理论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在我国先秦典籍中,《易经乾卦》中的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是关于修辞的最早论述。其中的修辞长期以来被解释为修治文教,没有跟语言表达直接挂上钩。直到近年来当某些社会现象唤起我们对语言诚信关注的时候。汉语修辞学界对修辞立其诚有了新的领悟和解释,指出立诚是修辞学的最重要原则。修辞学必须向传统回归。修辞立其减是我国古代修辞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将诚信道德同语言技巧统一起来的质文统一的修辞观。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情欲倌,辞欲巧是完全一致的。修辞立其诚向语言表达提出了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底线,它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离开了诚信,其他健康人格也无从谈起;离开了诚信,我们培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也是社会所不需要的。虚假的谎言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被揭穿之后其修辞效果就是负效应,是巧言令色鲜矣仁。语文课不是思想教育课,又必须渗透思想教育,修辞立其诚给语文教学找到了 思想教育的基点和起点。

立诚原则体现在语文阅读教材的编选上,要求我们要择取那些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有教育启迪作用且修辞艺术高超的文章入选,杜绝那些假大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在作文教学上,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写话,就是完全符合立诚原则的,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需要,而且那些有切身体验、真实感受的东西才是最容易写并且容易取得好的表达效果的。

立诚原则的诚主要指诚信、诚实,也可以作广义理解,包括忠诚真诚等。忠诚是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现代修辞学(语用学)会话理论的合作原则中有质的原则,即说真话;也有礼貌原则。不说伤害对方、刺激对方的话,也就是真诚待人。立诚原则可以涵盖这两个方面,在说真话的同时也要注意礼貌。

在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中,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常常表现为对语言表达的两种诉求:

人文性要求文学性强、语言鲜活、富于文采;工具性要求文从字顺、逻辑谨严、表达规范。这两种不同的修辞观点早在孔于的言论中就被提出了,那就是言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辞达(辞达而已矣)。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的两分野。即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来区分这两类表达。消极修辞是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消极修辞一般要遵循逻辑常规和语法常规,强调字面意义和所表达的意思密切结合。消极修辞是一种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辞方法,适用于多种语体。

积极修辞又称特殊修辞艺术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积极修辞一般要突破语言运用的常规,是一种超常规的修辞。它注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往往表达一种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意义,多适用于文艺语体。

从修辞学的观点看,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应统一于更高的原则适切原则,也就是得体原则。好的语言表达要符合题旨,切合情境。语文课本中有不同语体风格的文章,对于语言表达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不同语体的表达方法。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审美能力当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方面的。修辞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所做的选择、加工、调整,修饰等工作,都可以归结为对美的追求。

语言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包括形象意境美、对称均衡美、整齐一律美、参差变化美等。正是修辞的审美原则决定了语言表达可以突破语法逻辑常规,寻求新奇的表达形式。在这里,相对于思想内容来说,语言本身的语义内容也属于形式。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美结合就是修辞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作文实践培养的,而与此同时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审美是一种评价,修辞学关注的正是语言表达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好不好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真切地了解,准确地把握。修辞的比较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个普遍应用的原则。要讲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为什么妙,只有通过同寻常表达的泉冽而酒香进行比较。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的忍同原稿中的眼相比较效果就显出高下来了。比较原则说明,好都是相对的,修辞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2]道出了比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