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窦桂梅开讲(四):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窦桂梅开讲(四):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陶行知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诗词便是语文教育真正的灵魂的粮食。 强化诗教,便找回了语文的灵魂。

我觉得,唐宋名篇是文学艺术深入到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切入点。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非常精美又非常大器,非常朗朗上口又非常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又非常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它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补剂。因此我班诵读感悟古诗文的教学便以唐宋名篇为主。

教学时,我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来背去,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用适当的启发,适时的点拨,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对诗词的通灵感悟,用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点燃生命的火炬。有时我创设美妙的情境,娓娓动听地描绘诗词中的景象,学生便不知不觉地体验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美妙意境中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关心。有时我用饱满的激情,凝神静气地表达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词中闪烁的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仰,从中给学生伟大民族不灭的精神和灵魂的积淀,并从崇高的人格美中发现历史透视镜、人生启示录和民族正气歌。有时,我也引导学生用维妙维肖的体态,尽情地、大胆地来表演自己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允许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教师不作定论。由此孩子便大胆想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时心胸的舒展还是别的什么思想情怀。就这样,课堂上时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

教学中我往往运用移觉理论,让学生闭眼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让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在诗教的课堂上,一说过电影,孩子便心领神会马上响应。过电影有时发散,有时聚合,有时移动,有时定格。例如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阴(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捉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时有个学生急喊:老师,请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抓着它了!大家都静静地等着他,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睁开眼睛兴奋地说:终于抓住了,嗯,真难逮呢!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还边说边做着手捏蝴蝶翅膀的姿态呢,再看表情更是一脸的喜悦

诗词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启悟,感受到瞬间对永恒的顿悟,梦幻对现实的超越。但这些都不是逻辑推理所得,而是尽力把学生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火花。正是这种审美、怡情中的创造思维训练、科学的右脑思维开发,孩子们从诗词中听到了昆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看到了鸟儿的飞翔,溪水的流淌;闻到了青草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甚至会感悟到离合悲欢的人间话剧,苍莽宇宙的神秘浩渺,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继而敞亮了人生的道路。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