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对课后解决的思考

对课后解决的思考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要的情感体验。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个性化的求异思维以及和谐的探究合作体系的课堂特点。而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提出更富想象力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次数,加大了应变难度。如果教师在困难面前一味地利用课后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违背了课改的初衷。

最近,笔者在一次集中听课时,无意中发现上课的四位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法。也许是巧合,但仔细想想,再回忆曾亲历的各种突发事件,我似乎觉得这种方法几乎成了我们教师挡住学生突然发问这把利剑的不败盾牌,现已被很多教师争相效仿并熟练使用着。

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禁不住要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又过问了吗?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是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激情提的问题(也许是思而不得其解),我们难道就能这样处理掉吗?

目前,在课改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种方法的普遍被采用,会造成一种敷衍风气的蔓延。在这里我们不妨比较几个教学案例,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应该尽量少用。

案例1:一名教师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讲评,刚读几句,一位学生喊: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课堂上立刻出现骚动,教师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初衷,镇定地问学生:同学们,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教师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学生说:好极了!好就请同学们读读,看好在哪里?教师接着说: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的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的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教师说:今后我们轮流,不过,如果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