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映潮评说:
教师在进行本教学设计时是很用心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教案的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二、披文入情
(一)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二)听读入情
三、知人论世
(一)探读诗意
(二)明确意象 (老师在教案中写成了2)
四、诗境重现
五、美读欣赏
六、总结全课
七、拓展训练
八、布置作业
其中披文入情、知人论世、诗境重现、美读欣赏这四步是显得很所实在的。
所以,老师在备课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从上面思路中,我们能够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术语的运用没有个性。披文入情、知人论世这样的术语现在放在《海燕》这一课里面了,那么其它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能不能用呢?应该说也是可以用的,这就是问题。所以,将这样的术语作为教学的步骤来运用,应该是教学设计中的忌讳。
第二,教学的内容比较繁杂。教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加在一起,并非如设计者所说的用一个课时可以学习完毕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教案中所设计的大量活动内容:
(一)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1)大声朗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感觉。
(2)边读边标注不太懂的、觉得不错的字词句段。
(3)读后想一想:
我觉得《海燕》写的是 ,朗读时应该 。(写在本子上)
(4)完成后抓紧时间和周围同学交流。
(二)听读入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评价老师的朗读:
1)在老师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一种什么的情绪?头脑中联想到了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
3)老师有什么地方读错了?
3、了解文章的脉络:
1)在文中出场了几次(请用圆括号标出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层意)
2)每次出场,总先写什么(请用方括号标出语句)?这些内容对海燕形象的塑造起了什么作用?
3)除海燕外,文中还写了哪几种海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