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识字教学问题之我见

识字教学问题之我见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建国以来,汉字的自身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对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状况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在,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最近到课程改革实验区听课,教研员和许多教师普遍反映,不知道怎样进行识字教学。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有几个:

1.教师不知道怎样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

2.绝大多数的年轻教师,不清楚应该运用哪些方法和策略进行识字教学。

3.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是在进行母语教学,但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却知之甚少,在识字教学中有畏惧心理,不知如何教是好。

4.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在如何把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方面的培训没有跟上,加之培训者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培训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偏差,导致了识字教学现在的局面。

如何扭转当前的局面,真正解决识字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改革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的要求,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识字的规定归纳为四会,即会读、会讲、会写、会用。这个规定有两个弊病:第一,违背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四会的识字要求偏难,儿童识字感到吃力,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第二,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儿童第一次接触的字词就要求会运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中对识字的规定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和写字分步走,不同步进行。这个规定有两个突出的优势:第一,关注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减轻了儿童的学习负担,使儿童对学习汉字产生了兴趣。第二,关注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多认字少写字,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空间,儿童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经验及早地认识大量的汉字,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识字和写字分步走怎样理解?认字和写字的概念是什么?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把生字分为两类,即认字和写字。什么是认字?认识的字应该做到: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根据字形了解字义。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之一,但对低年级儿童应将重点放在该字在课文中所表示的意思。

什么是写字?教材中田字格里的字,是在认字的基础上要求会写。会写的标准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内写得正确工整就可以了。课程改革之前对儿童写字的要求过高,甚至在田字格中笔画稍微不规范一点,就作为错误扣分,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只有对低年级的儿童降低写字的要求,才能在不增加儿童学习负担情况下,扩大识字量。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