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要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它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也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做。
1、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应强调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身教作用不可忽视。试想,一个本身就对语文提不起兴趣、毫无热情的教师,如何能让他的课堂充满魅力,又如何能让他的学生喜欢上语文呢?所以,在要求学生对语文要有兴趣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强调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完善自己的个人魅力。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全面体现语文素养的集合体。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美的享受,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文学家的用词准确、科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及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与语文教师相处是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中沐浴。语文教师要以自己对教学的饱满激情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凭着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情吟咏,以情感人,以德教人。在这样的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
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事例,我校的周明老师不仅写有一手好字,而且从不迟到和拖堂,在学校有很好的口碑。学生因为喜欢他的字而在课下偷偷模仿,因为喜欢他的为人而在平时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时间久了,书写和品行上自然有了长进。因此,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也如此尝试,授课时避免口若悬河;书写时尽量工整漂亮;教育学生时注重拉近彼此的情感和体验间的距离;鼓励学生思考时强迫自己博览群书,比如教学《龟虽寿》,不仅能对曹操和他的《龟虽寿》作精细讲解,还可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穿插其他一些知识。这样一来,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也就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理解。
2、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应在轻松、民主、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以激情将学生带入语文殿堂后,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自信和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启迪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情。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悉心感受来自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教学实践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既做到培优,又兼顾 扶差,努力倾听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力争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们的主动意识。课堂教学有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时可根据所讲篇目适时更换座右铭,不断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如开展我喜欢的名言我来找,这学期的座右铭是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时还可将两篇具有可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促使学生质疑、讨论、解惑。如《在山的那边》和《理想》就可放在一起讲,对比出这两首诗的异同;有时还可将其他科目的教师请进语文课堂,解答课文中有关语文知识以外的疑问,像历史与社会、科学甚至英语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力量总之,语文课堂的氛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做些变化,力求做到新颖活泼,达到让学生轻松、主动学习的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