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约定俗成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约定俗成

5 意内言外

字义约定俗成

意内言外这个题目是借用《说文解字》里的一句话:词,意内而言外也。这句话究竟该怎么讲,其说不一,不必详细讨论。我们只是借用这四个字做题目,谈谈语言和意义的关系。

前一章说过,一个句子的意思不等于这个句子里一个个字的意思魄总和。可是句子的意义离不开字的意义,这是用不着说的,现在就从字义谈起。一个字为什么是这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换一种提法,为什么这个意思用这个字而不用那个字,例如为什么管某种动物叫马,不管它叫牛?回答只能是不知道,或者大家都管它叫马么,你还能管它叫牛?象声性质的字,例如澎湃、淅沥、朦胧、欷歔,它的意义跟它的声音有联系,不容怀疑。有些字,例如大和小、高和低,是不是当初也有点儿用声音象征意义的味道(a对i,也就是洪对细),那就很难说了。

就算是吧,这种字也不多。有些字不止一个意义,可以辗转解释。例如书有三个意义:

(1)书写,

(2)书籍,

(3)书信,后两个意义显然是从第一个意义引申出来的,可是当初为什么管写字叫书呢,回答仍然只能是不知道,或者大家都这么说么。这就是所谓约定俗成。二千多年以前的荀子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当然,约之以命不能死看,决不是召集大家来开一个会,决定管一种动物叫马,管另一种动物叫牛,而是在群众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致。

根据约定俗成的道理,字义形成之后就带有强制性。可是字音和字义的最初结合却是任意的、武断的。单字意义的形成是任意的,字组意义的形成就不是完全任意的了。比如白纸、新书、看报、写字,它们的意义是可以由白、纸等等单字的意义推导出来的。

可是这里也不是完全没有约定俗成的成分。随便说几个例子:

(1)保和护的意思差不多,可是只说保墒、保健和护林、护航,不能倒换过来说护墒、护健、保林、保航。

(2)预报和预告的意思是一样的,可是广播节目里只有天气预报,不说天气预告,出版社的通告里只有新书预告,不说新书预报。

(3)远距离和长距离的意思是一样的,可是操纵是远距离操纵,赛跑是长距离赛跑。

(4)赤和白是两种颜色,但是赤手空拳的赤手和白手起家的白手是同样的意思,都等于空手。可是尽管意思一样,不能倒换着说。

(5)火车一度叫做火轮车,轮船一度叫做火轮船,后来都由三个字缩成两个字,可是一个去轮留火,一个去火留轮。

(6)两相对待的字眼合起来说,大小、长短、远近、厚薄都是积极的字眼在前、消极的字眼在后,可是轻重是例外。高低属于大小一类,但是低昂又属于轻重一类。

(7)意思相近的字联用,常常有固定的次序,例如精、细、致、密四个字组成精细、精致、精密、细致、细密、致密六个词,每个词的内部次序是固定的,不能改动(更奇怪的是都按照精、细、致、密的顺序,没一个例外)。地名联用也常常是固定的,例如冀鲁、鲁豫、苏皖、江浙、闽广、湘鄂、滇黔、川黔、川陕、陕甘。

(8)意思相近的字联用,常常因为排列的次序不同,意思也有分别,例如生产(工农业生产,生孩子)和产生(一般事物),和平(没有战争或斗争)和平和(不剧烈),查考(弄清楚事实)和考查(按一定要求来检查),展开和开展(使展开),担负(动词)和负担(名词),罗网(自投罗网)和网罗(网罗人才)。这些例子都说明字的组合也常常带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就是所谓熟语性。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