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陈情表》语词札记

《陈情表》语词札记

《陈情表》语言本自简古晓畅,教材注释也相当详明,然亦有数语或可商榷,或待补宜。详如下。

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教材注: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此句《文选》张铣注:险衅,艰难祸罪也。本来很明确,教材注释平添一句指命运不好,已属增字为释,况且此处的坎坷、祸患就是现实生活遭遇,究与命运何涉?此注当与险衅之前以字的理解有关,注释之意若曰以字当作因为解,句谓臣因命运不好,幼年就遭遇不幸。今按,险衅与闵凶所指其实是一回事,两句互文足意。以字古义通有,《管子治国》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民以鬻子者。《战国策楚策》: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以并训为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就是我有坎坷灾难,很小就遭遇不幸。

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生孩无注,仿佛就是出生,不烦斟酌。今按,《说文》:咳,小儿笑也。孩,古文孩从子。《老子》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是古文孩为婴儿笑貌。生孩六月就是出生半岁刚刚会笑的时候,所以能够本能地体会父之慈。本应是孩提天真幸福之时,不幸慈父弃我而去,此句何其沉痛!

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教材注:年纪到了四岁。行年,经历的年岁。古语行年确有此义,如《苟子君道》:行年七十有二。《国语晋语四》:行年五十矣。七十二、五十均属老大,确实是经历了不少年岁,此类行年解释为经历的年岁固无不妥,而李密四岁,谈何行年? 自云年纪到了四岁,亦殊不得体。今按,《南齐书武帝纪》:诏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复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武帝五十四岁,自称行年六十,显然,行年并非经历的年岁。李调元《剿说》卷二:《水经注》:‘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行古有将、即将之义。《诗魏风十亩之间》: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朱嘉注:行,犹将也。《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李善注:行,犹且也。可见,行年还有年龄将到之义。行年四岁,就是将近四岁。李密半岁刚满,父已云亡,四岁不到,母又改嫁,此非险衅、闵凶而何?

四、既无叔伯,终鲜兄弟。终字教材缺注,《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注终,终于,非是。今按,此句本用《诗经》成句,《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唯予二人。马瑞辰通释:终,既也。此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剖白:我们又没有兄弟,只有夫妻二人相依为命。《诗经》屡见终且句式,相当于今天的既又,是汉语表示并列关系的固有格式。如《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邶风燕燕》的终温且惠,《小雅伐木》的终和且平等等。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句中,既、终相对成文,相当于今天的既又,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当然是零丁孤苦,也只能形影相吊了。

五、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教材注:当侍东宫,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当,任、充当。今按,句中侍东宫就是充当太子近职的谦恭用法,何必叠床架屋?何况此时,李密并未奉诏赴任,何来充当?当读为倘,是假设之辞,倘若、如若之义。此句谓以我微贱的身份,倘若侍奉太子,那就不是肝脑涂地所能报效的。因此下文才有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的话。《词诠》卷二:当,假设连词,若也,如也。与‘倘’音近字通,故用法同。《荀子君子》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均可资佐证。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