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来文人雅士因审美的差异和志趣的不同,对花各有所爱。有的爱多情玫瑰,有的爱富贵牡丹,有的爱傲雪梅花,有的爱芳香茉莉,而北宋大思想家周敦颐则独爱莲荷。当然,赏荷之趣其来久矣,并非始自周氏,《诗经》中的《泽陂》就曾以菡萏即荷花来形容美人。但是,周敦颐将莲赞为在泥不染、濯清不妖的花中君子,则别有新
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篇区区119字的小品文,文字干净,寓意非凡,堪称历代咏莲诗文中的极品。而莲花作为一种清逸高洁的精神符号,也成为后世不少士人君子的最爱,且相继出现像吴昌硕、齐白石和张大千等人的绘荷佳作,以及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和季羡林《清塘荷韵》这样的颂莲美文。
据考证,《爱莲说》脱俗拔尘的意境,有着佛教的因缘。周敦颐曾与不少高僧有密切往来;他后来隐居的庐山曾是东晋高僧慧远同陶渊明等人组织莲社的地方,是佛教胜地;佛教中莲花被用来象征清净无染,佛陀布道的座位称莲花座,相应的坐姿亦称莲花坐势;释迦牟尼所说的极乐世界到处是莲花,遂有莲花世界的美称,佛教中的净土宗又名莲宗,专以莲花为喻阐释佛学的经典叫《妙法莲华经》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讲,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周敦颐之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有拾彼法牙慧之嫌。邱汉生更明确指出,《爱莲说》实乃《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中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这段文字的翻版。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莲花亦为道教所重,传说中的太上老君,一出世就能行走,一步一朵莲花,共成九朵;道教奉祀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手中所持宝物即荷花;周敦颐的思想得于道教者亦不少,他的所谓《太极图》即来自道教,《爱莲说》字里行间亦蕴涵着仙风道骨的圣境和神韵。
不过,无论《爱莲说》是否夹杂禅道,应该说,它主要还是源于作者本人的人生感悟和境界追求,有着特定的创作情景和历史语境。据度正《濂溪先生年谱》载,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身为虔州通判的周敦颐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胜,遂筑书堂于庐山之麓。堂前有溪,源出莲花峰,遂名之濂溪,名室为濂溪书堂。熙宁四年(1071年),他上表请求知南康(今星子县)军,以便接近庐山。他来到南康的第二年,即要求朝廷解除其印绶,好在濂溪书堂定居讲学。据邓显鹤附记(《周子全书》卷三《爱莲说》文后)云,嘉佑八年(1063年),周敦颐作《爱莲说》,沈希颜书,王抟篆额,钱拓上石。而度正《濂溪先生年谱》所记《爱莲说》的作者、书者、篆额者和上石者均与上同,并同时讲到周敦颐、钱拓和沈希颜三人在雩都(今于都县)的罗崖之游。今有学者据此推论,《爱莲说》当是周敦颐为沈希颜建于雩都善山的濂溪阁所作的题词。但朱熹《爱莲说书后》则讲,周敦颐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朱熹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赴南康知军后,曾访周氏故治之遗迹,而壁记碑刻已一无存者。他从周敦颐的曾孙直卿处得《爱莲说》墨本,请人重刻于壁,复寓其名爱莲堂。自此而后,《爱莲说》这篇美丽文字也渐渐声名远扬。
《爱莲说》无疑是周敦颐借花咏怀、以物抒情之作,不管是自明其志还是为他人题词,它都是作者本人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周氏笔下的莲花,既不为淤泥之浊所玷污,又不因清涟之澄而妖媚,堪称君子的理想境界。历史上,周敦颐虽然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从这段自述中可窥见其操守和旨趣。
蒲宗孟所撰《周敦颐墓碣》称周氏: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黄庭坚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婺,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宋史道学传》)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周敦颐其人与《爱莲说》其文,每为士人所仰慕,读读《爱莲说》似乎就能够产生激浊扬清、荡涤尘垢的精神力量,正所谓一诵《爱莲说》,尘埃百不干(宋人柴与之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成为流传久远的名言。
历史上,在体制弊端没有根本革除的情况下,虽有个别君子和清官高风亮节,特立独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但很难以一己之道德力量真正扭转乾坤,救治天下,甚至自身也每每为社会所不容。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屈原最终自沉汨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只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忠报国的岳飞被杀;清官海瑞罢官;那个刚正不阿而又得宠于朝廷的宰相刘罗锅,则是戏说中的艺术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刘墉相去甚远;就是《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身在官场即已萌生林泉之志,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幽隐之举与咏莲之文。
从自然界的情况来看,淤泥实是莲的根脉之所系,营养之源泉,二者并非污染与抗污染、腐蚀与拒腐蚀的关系。相反,包括制度和风习在内的不良的社会环境,才是人堕落的腐蚀剂和污染源。某种意义上,不良环境对自然人性的腐蚀作用,就好比莲花池被化学毒物所污染就像眼下江河湖海时常遭遇的那样即使荷莲有某种净化水质、抵御污染的功能,但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也难以保持生机盎然与鲜活亮丽的生命状态,复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