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寓言两则》背景资料一

《寓言两则》背景资料一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文学史家习惯上把中国、古希腊和印度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同学们在写作中也经常写寓言故事,下面我就和同学们谈谈寓言写作。

一、寓言的特点。

如果要写出好的寓言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寓言的特点。

在 俄国,有一个关于寓言的故事。一个裸体女郎求见国王,可是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她,还差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她穿上了寓言的外衣,国王高兴地接见了 她。这女郎是谁?其实她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赤裸的真理人们看了会觉得刺眼,需要将它包装起来,而这包装就是寓言。寓言就是包含着 某种真理的故事,是哲学的文学表现。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寓人生哲理、智慧于言中。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文体特点:

1.比喻性。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谕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2.故事性。寓言多用一个故事做载体来阐发它的哲理。故事是寓言的糖衣,没有了这层糖衣,也就过于直白而无法吸引读者。

3.说教性。叙述故事不是寓言的目的,通过讲故事来达到说教才是其根本目的。说教是故事这个糖衣包裹着的药丸,糖衣只是吸引人,药丸才具有功效。

著名作家严文井对寓言的特点做了既形象又精确的概括: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二、寓言的分类及写法指导

寓言的分类很多,可根据寓意的复杂性分为复调寓言和单调寓言;根据阅读对象分为成人寓言和儿童寓言。本文为便于说明,把寓言分为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和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两种类型。

(一)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写法指导

这类寓言描写的对象是动、植物,故事情节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写作时应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内容。

1.营造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

以 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是动、植物界发生的,但它是现实生活的变形,是人的拟物化,是怪诞离奇的现实生活。如何让这些故事吸引人?最有效的办 法是制造悬念。制造悬念的方法有很多,用得比较多的有:①误会式,在写作时有意造成动物或植物之间的误会,以形成对动物或植物的有利或不利的环境,以此来 展示动、植物以及事件的性质,造成文章的波澜。如《黔之驴》,老虎误会驴这一庞然大物要吃了自己,结果大骇,逃得远远的。这一误会有力地推动 了故事的发展。为后文发现驴没有什么本领并吃了驴,作了铺垫。②伏笔式,指写作时,先在前文提到一件事物或一个问题,暂不说清楚,到后文适当的地方才加以 详述或予以点明,这样的一伏一应,也可以使寓言曲折生动。如拉封 丹的《太阳和青蛙》,暴君要结婚了,举国欢腾,而伊索却认为实在非常愚蠢,这是伏笔。故事紧接着写太阳的婚礼,池沼里的居民为自己的命运担忧,那可 要生出半打太阳。忽然间,读者明白了一个暴君将会生出无数的暴君,百姓的命运将会更苦。③突转式,指故事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地发生急剧变化。如《鹬 蚌相争》的结尾,故事突转,被渔翁捡了去。克雷洛夫的《执政的象》也采用了突转式,大象当上了执政官,非常讲究公道,他对狼剥羊皮的丑恶勾当很生气, 但听了狼的一番叙述后,故事发生了突转,大象竟然同意狼剥羊皮,从而告诉人们愚蠢再加上软心肠是多么可怕啊。

2.拟人化的写法。

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必须是拟人化的,拟人就是把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思想等赋予动、植物,使之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既有人的品质,又有动、植物的特征。

3.夸张的手法。

要使故事情节怪诞离奇,就必然使用夸张的手法。夸张能使不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使平庸成为神奇甚至神勇,使丑陋成为美丽,有时夸张得近似于荒诞,有时夸张得近似于漫画。

4.配有说教的结尾。

一 般而言,为方便理解,寓言会在结尾处配上相应的寓示性的文字,这就是通常说的说教,这在西方寓言中,更为普遍。说教的结尾,将前文的故事(寓 体)与寓意(主旨)直接连接起来;有时也用比较隐蔽的办法,如寓言主人公最后说的一句话。但其目的还是让读者在故事中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 跃。

在设计说教的结尾时,要注意故事与说教的统一,不能为求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使读者无法捉摸故事蕴涵的生活意义,却在文末强装说教的尾巴;也不能为求说教,而忽视对故事情节的渲染刻画,从而影响读者对寓意的接受。

(二)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写法指导

在 我国,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早在《庄子》中就有出现,像《庖丁解牛》《秋水》等都是《庄子》中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名篇,它们都具有许多共同点:人物的神情、 动作刻画细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文字表达。这些特点实际上也是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的特点。除此,我们还可以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虽 然寓言不必一定要有性格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我们知道,寓言毕竟还是通过人物动、植物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寄托寓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是正 面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也可以是侧面的烘托、陪衬、对比;还可以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像《愚公移山》里的愚公、《东施效颦》 里的东施、《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叶公好龙》中的叶公,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至今仍然可以在一些人身上找到他们的影子。因此,精心塑造人物 形象会有助于寓意的表达。

2.追求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前 贤有云: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寓言家金江先生也说:赤裸身体的真理可笑,枯燥无味的讲道讨嫌,而衣着华丽的寓言大受欢迎。文似看山不喜平,可见曲折跌宕 的故事情节还是受人欢迎的。如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常见的办法有:①设置误会,是为故事发展而设置的人物之间的不信任或不理解,从而推动故事发展的一种 方法。行文有了误会就有人物之间的矛盾,有矛盾就会让行文生姿。②巧合法,是所有故事类的文体最常用的手法。它是一种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相遇,使 矛盾发生或矛盾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起伏变化的手法。合理运用巧合法,可以使故事巧而生妙而生趣,如克雷洛夫的《鹰和鼹鼠》,鹰王和鹰后搬 迁巧遇鼹鼠,鼹鼠警告它们高大的橡树是不安全的,有倒掉的危险,然而鹰王和鹰后不听,一次鹰王觅食归来,发现树倒使得鹰后连同小鹰都摔死了。读来倍感 妙趣横生。③蓄势法,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故事似乎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掀起高潮,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终 篇。其优点是有蓄就有转,就有艺术冲击力。如《叶公好龙》,好像故事的发展应该沿着叶公因好龙而获利益的线索发展,但故事偏让真龙突然出现在叶公 家里,叶公吓得要命,从而揭示叶公好龙的虚伪。这样蓄得自然,转得也自然,给人无穷的艺术感受。④抑扬法,通过对人物的褒贬,造成故事情节的起伏 变化。抑就是贬低,扬就是抬高。在运用时,往往是该扬却从抑处下笔,该抑却从扬处下手,造成反差对比,加深读者对人物、故事的印 象。由于文势曲折变化,摇曳生姿,所以也增强了语言的可读性。如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寓言一开始铺陈齐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酒足饭饱的,自称是 与贵人来往,这是扬;有一天妻子尾随,才发现原来是吃坟场里人们祭祀的物品,这是抑。通过一扬一抑,揭示了齐人的虚伪。

3.锻造简洁优美的语言。

语 言美是所有优秀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要素,寓言也不例外。读伊索寓言,我们会感到一种简洁的美;读拉封丹寓言,我们会感到一种韵律的美;读克雷洛夫寓言, 我们会感到一种幽默而诙谐的美;读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寓言,我们则会感到一种诗意的美。寓言文学是一种比较短小的文学样式,唯因其短其小,就必须字斟句酌, 精心推敲;就要不断吸收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就要把各种语言技巧引进到寓言中来,锻造出精炼、优美、明快的语言。

当 然,无论哪一类寓言都要力求以小见大,篇幅短小,构思新颖。寓言短小而有深意,要写好寓言委实不容易,这对初写寓言的高中生来说就更难了。为此,在掌握了 寓言的特点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后,就应潜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活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生机的寓言故事来。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