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田园诗情》教学谈

《田园诗情》教学谈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课文以优美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感悟荷兰的美,在充分的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语句,在充分的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

文章一共七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结构。除第一和第七自然段之外,剩下的五个小节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电影中蒙太奇的分镜头组合方法,把荷兰田园的美丽风光逐一介绍。

第一小节,总领全文,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其中强调最厉害的还是荷兰畜牧业的发达。这些当然也和荷兰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息息。

第二自然段,我觉得可以用牛之乐来概括。其中又分为小牛之乐和老牛之乐。小牛之乐乐在它的顽皮,老牛之乐乐在它的端庄,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当然这里不仅写了牛群的快乐,还有环境的美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绿意盎然的村野,鲜艳的郁金香荷兰的国花一一道来。如果我们把牛群当作电影的主角,那么其他美丽的景色都可以成为背景,读之犹如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小节,主角变成了骏马,骏马也是快乐的。乐在何处?其一是健壮,剽悍强壮,腿粗如桩。其二是自由,它们似乎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可以自由驰骋。背景也有了变化,低地和运河也是富有荷兰特色的景物。当然这里由于篇幅和主题的关系,忽略了荷兰另一世界闻名的特色风车。风车的存在其实也是和低地的排水有关的。

第四小节,群众演员上场了绵羊猪群小鸡粉墨登场。不管它们的表现多么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拥有快乐的心情。

第五节,傍晚,人出现了,但是并不是我们文章关注的主角。而是为了衬托出环境的一个静字。这里有关的词语有:严肃沉默,一片寂静,没有响声,默默无言。更由此想到了我们国内的喧闹与浮躁,无言。

第六小节,夜晚来临了,这小节的描写关注了由动到静的过程。重点仍然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喜欢最后一句话: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一句描写很像。他们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安静的感觉不仅来自于声音,还有颜色。漆黑,微弱都给人寂静的感觉。这里应该让孩子好好感悟一下。

文章的最后,用一句掷地有声的短语结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过,我倒觉得这里的真正有些过于绝对了。荷兰还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假如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仅停留在水,花,牧场的层次,那么会不会有失偏颇呢?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