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争论的故事》教材解读

《争论的故事》教材解读

本文题目虽然是故事,但细读之,可以发现,除了故事之外,还有听故事后的感想。也就是说:文章有两方面内容:

一:盛老师讲故事。

二、学生们谈感想。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思考:感觉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确定:

一、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认为课文的第3自然段,即兄弟之间的争论是朗读教学的重点。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话?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

二、第二部分的内容,简单地说是盛老师的学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我们能否抛开盛老师学生的感想,给我们的学生留有独立感想的余地?

三、语文教学,读和写是根本,读,学生会了;那对于本课,可否指导学生写点什么?

四、《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不在表面,需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

而《争论的故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文章已经借学生的口,说出了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不要用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既要注意读的量,也要注意读的质。

课后作业简析:

1、读好课文,讲好故事。

2、写好字。

3、理解字的意思。不以为然的然 、 争论不休的休。

一个字单独拿出来,是不好说意思的。放在词语中则容易,就像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点,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赞许的意思,以及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了。

我的教学设想:

一、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如谁和谁争论?争论什么?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然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角色扮演朗读 深入文本本篇课文在写兄弟俩的争论时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的语气,如: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还可以鼓励学生配合自己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深入的理解。三、自由表达谈感想,走出文本课文的最后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以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这样做,让学生不拘泥于文本,从而超越文本。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