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利用电教媒体,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开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投影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想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歌咏的题材。
4、投影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引导学生朗读。(注意鹤、孟、陵的写法)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⑴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⑵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名楼的认识。
⑶师生交流了解广陵和扬州的关系。
⑷多媒体出示黄鹤楼、广陵的方住图。
⑸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
⑹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⑺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录音播放朗读录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音正确。
3、自读自悟,了解诗句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⑴指名概述诗意。
⑵质疑。
⑶结合投影弄懂西辞等词的意思。
⑷师生交流。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情。
1、放录音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此处讲述两人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
2、赏析烟花三月。
⑴用多媒体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观看画面想像,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美景。
⑵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投影显示其美丽的景色。
⑶师生共同在音乐声中想象烟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
⑷拓展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一派美好春景,更重要是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⑸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想象画面的美景。
⑹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⑴投影显示,学生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⑵远影一词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⑶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⑷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读,跟着录音读。
⑸师生一起和录音读。
⑹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投影展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⑺指导朗读后两句。投影出示: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听录音学生默读。
3、展示个性指名读。
4、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经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2、布置作业
搜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