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背地里、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他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狼说的话是故意找借口,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教学难点:理解狼为什么找借口。

三、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1、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认识,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

2、快速读课文,指名用贴图在黑板上贴出狼和小羊正确的位置。(理解上游和下游的意思,并懂得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狼故意找借口吃掉小羊的事。)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理解借口的意思。

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引导:是怎么样的理由。

方案2: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驳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进行反问句的练习。)再说,狼其实根本不想喝水,而只是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请学生用上难道加以反驳帮助学生掌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3、随机结合课后题练习。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进一步理解狼的险恶用心。

1、狼找了这么多借口,他到底想干什么?(狼想吃掉小羊)

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课文第二段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非常)

2、看图,说说狼想吃小羊的外部表现。(狼恶狠狠地瞪着小羊,咧着嘴,龇着牙,血红的舌头伸得老长,馋得直流口水。)

3、狼心里又会怎么想?谁能结合狼的外部表现连起来说说。

4、狼这么想吃小羊,现在他找的借口都被小羊一一反驳,所以就(引读狼不想再争辩了┉)反正都一样什么一样?也就是说无论小羊都要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小羊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四、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 )( )( )的小羊

( )( )(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五、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养创造能力。)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让学生自由发言)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不希望可怜的小羊受到伤害。可是小羊最终难逃恶狼的魔掌,因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小羊,你准备怎么办呢?

3.读写结合。(自选一个内容。)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2)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