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点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难点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二、自学课文:(6’)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3)、朗读课文第2节。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1-5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