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20 景阳冈之教材分析

20 景阳冈之教材分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0 景阳冈之教材分析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案例 课文 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20 景阳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第9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因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及饮完酒后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②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④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2)对词语的理解。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印信:印章。

耻笑:鄙视并嘲笑。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三、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这样,一是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讲讲这个故事,有条件的还可以读读原著,看看电视、京剧片段等。

3.要使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指导朗读是个重要方法。如,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部分,先自读,画出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然后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先一段一段地想象,再连起来想象。接着再读课文,把想象到的情景读出来。可以先自读,再同座或小组同学互相读,读读评评,评评读读,若有条件,可随机播放武松打虎的影视片,以再现情景,帮助学生朗读。最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感受或体会。再如,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一部分。这部分人物对话较多,指导朗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透过人物语言,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以此来体会人物性格。又如,武松上冈一部分,这一部分写了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第二次,他细想了一会儿,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第三次,他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指导朗读时,不仅要边读边想象,而且要边读边探究:他为什么要这样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有几个生字,学生容易读错,如,踉,读liàng,不读liáng,迸,读bèng,不读bìng。课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如,挑、折,要指导学生读准确。课文虽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但仍保留着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教学时,要注意把这些词、句读正确,尽可能读流利,如,但凡掀他不着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对于其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意思,通过多读,能够意会即可。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景阳冈,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