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训练关键词语进行现代文整体阅读和指令性阅读的能力;
2、熟悉文学评论语言的特点;
3、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尝试着写一些短小简洁的文学鉴赏性文章。
1、现代文阅读训练;
2、文学鉴赏性文章写作。
讲读课
两课时
提问、讨论、总结
一、导入: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评论性文章的增多,评论题考查的增多,使语文改革的一个大方向,评论题的考查也正成为高考的热点,熟悉这类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性阅读(初步认知本文,速读8分钟):
1、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
明确:谈一个问题,因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作者只谈一个问题,即作者对《水浒》的写作新
认识,只是本文把一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来谈,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只能围绕一个
中心来谈。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谈《水浒》的人物。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自然段,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小结:怎样做到有快又准地划分段落
①依据题目;
②依据过渡句;
③依据每一部分首括句揭示的写作对象。
三、指令性阅读:(解决文章中重点、疑难问题)
文章第一部分:
1、作者对《水浒》人物描写特点的独到认识是什么?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有任务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2、作者从几方面论证了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从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从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从不同的阶级成份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
3、作者选材,为什么选这三个人物?
明确:典型:
动
机
思想意识
阶级出身
林冲被逼
安分守己
小资产阶级
杨志无意
一心想做官
侯门
鲁达主动
一无顾虑,敢做敢为
无产阶级
4、为什么文章的第一段从各个方面的不同说起?
明确:先求同,再辨其异,同中辨异,重在说异。既有一般,又有特点。
小结:叙--析--评既是文学评论的基本结构框架,也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明确叙(皮肤)、析(肌理)、评(骨头)各自的表达功能和三者之间的紧密、有机的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
1、作者对《水浒》结构认识的独到之处是什么?
明确:各自独立,自成整体。
2、请用几个词概括这个故事结构共同的特点。
明确:勾联、疏密相间、摇曳多姿、变化错综。
四、深入阅读:(深入认知,有目标地选几个主要段落进行词句训练。)
1、第一段:
①向来一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对过去的一般评论。
②面目指什么?
明确:指长相和特点。
③固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起下文,转折,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作者引用杜撰故事说明什么?
明确:目的主要前调各个面目不同。
⑤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中的这说法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
⑥从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到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这一段中有一个倒装句,请顺装表达,并说明倒装的作用。
明确:顺序表达是虽然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果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它所强调的
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倒装起到了强调作用。
⑦指出下列复句间的分句关系。(从如果写定《水浒》的一直到此段结束。)
明确:两重复句。第一重是假设关系,第二重是并列关系。
2、第六、七自然段:
①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中的可以
能不能去掉?
明确:不能。可以表明意愿,可能,如果去掉表明成为事实。
②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中的这些指什么?
明确:这些指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
第八自然段:
①找出中心句。
明确:但是从大处看,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中心句。
②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中的这指什么?偏见指什么?以为什么意思?
明确:这指《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偏见一词是反词正用,指的是正确的看法;以为即认为,表明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
思考练习二
(概叙的精练:要比不比开始比真比9字。见第7段中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