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文悟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课的五首诗歌是以时间为序排列的,时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也迥异。放到诗歌发展史的长河中看,应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或者换个角度看,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恰好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彩总结。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从《古诗十九首》的青青园中葵,到《孔雀东南飞》的纤纤作细步,诗歌一刻也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唐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整个诗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这一时期真是群星灿烂,辉煌无比。
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初唐四杰自不必多言。王维是唐朝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前期也写过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他的诗歌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充分显示了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后人评价他诗中有画。
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绩不能不推李白。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其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敢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他敢写飞流直下三千尺;忧愁时他会抽刀断水,高兴时他会仰天长笑。他的感情表达没有丝毫的掩抑收敛,相反却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他热爱人世美好的事物,而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反而使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为人民的哀乐而歌唱。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是别的诗歌难以企及的。这大概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吧。
到了宋代,有人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这又拓展了诗歌的内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与之相似的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是由自然而写社会,由写景而寓理。与唐诗相比,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再说远一点,时代推进到了五四时期,新诗出现,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向往唐朝诗歌的鼎盛,但毕竟风光不再。所以还是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亮点探究
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红楼梦》的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幅画面,然后再描绘出来。探究学习: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探究学习: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第三句是抒情,试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探究学习:
这一句的含义丰厚,须细细品味。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请分析。
探究学习: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议论的是自然现象,但分析诗歌要知人论世。先找资料了解一下王安石的生平和北宋社会韵历史背景,再琢磨一下,看能不能深入地解析这两句。
探究学习:
这两句写的是自然现象,实际指的却是社会现象。王安石在宋神宗时做了宰相,进行变法,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决贯彻执行新法,毫不动摇。不畏浮云遮望眼正是这种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王安石之所以能够经得起狂风恶浪的冲击,是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看清了社会发展趋势,坚信变法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国家政权。所谓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内在含义,实际上就是指此。
三、选题设计
1.王维的《使至塞上》据记载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但并没有说月日年,能从诗中看出写的是哪个季节吗?
研究指向:
由归雁入胡天可以看出。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研究指向:
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3.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下泪;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研究指向:
两种解释,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深夜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十四》)
●卡片②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乱世还乡,为刺史闾秋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新唐书文艺下》)
由此可见,王昌龄被贬纯属莫须有,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坦白的胸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卡片③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卡片④
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卡片⑤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宋司马光《续诗话》)
南宋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与此同。
●卡片⑥
赵翼《论诗(五首)》的其他四首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
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
既要工诗又怕穷。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