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短文两篇《序》《我为何而生》

短文两篇《序》《我为何而生》

教学目标

1、本文既是一篇序,同时又是一篇小品文,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特征。

2、了解作者对鲁迅诗歌和书法有怎样的高度评价。

教学重点

1、本文是文言写成的,又很注重音节的节奏,体会这一特征。

2、本文的论证结构很别致,学习这一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序

序是一种文体。

主要用来介绍写作的原由、作品的内容、成书的经过等等。写在作品前面的叫序,写在作品后面的叫跋。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序文特别多,有的是诗歌前带序的,如本册选入的有《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杨州慢》(诗歌前有小序)《愚溪诗序》。其他课本上选入的还有《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送东阳马生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等。

书序可以分为:自序和代序、序与后序。

《送东阳马生序》的序却不是书序,它是赠序。(就好比《阿Q正传》的传不是人物传记一样)

这是一篇序,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它短小篇幅中包容的巨大容量,文言的形式和精美的遣词造句给人无尽的美感。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不是眼下说得完的,他的文学成就也让人们一代代反复研究,受益无穷。鲁迅的诗歌创作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至今还如此,原因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和光芒,遮盖了他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不足。郭沫若为这本书的出版写的这篇序,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书法的精神和魁力。不过,要用二百多字完成这一任务,手笔是很难做得到的。

这篇序内容分明。第一段评价鲁迅诗歌,艺术上是绝唱,讽刺敌人犀角烛怪,对待朋友肝胆照人。这就把这评论放在鲁迅研究的广阔背景之下了,它联系一鲁迅的思想,联系了鲁迅创作的总体特征,评论也恰到好处。郭沫若在评论便迅诗歌的时候,还点面结合,有总说,有举例。第二段评论鲁迅先生书法,认为他学习了古人的书法优点,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这一评论,非内行下不了这个判断,既指出了鲁迅书法的艺术特色,又表现了作者研究的功力。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与为文结合起来,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这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的知人论世的传统。最后作者向读者这本书,希望读者好其诗,好其书,这样读者一定能从道德文章方面皆受到教益。全文共三段,前两段分写,后一段总写,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自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

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作者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怎样高度评价?

诗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和书法?

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鲁迅诗稿》序)属于哪一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本文属于分总式,即先分述诗歌和书法,最后再作总评。

鉴赏要点

这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细细朗读,又像一篇古代骈散结合的小品文,有节奏,琅琅上口。

这篇序言的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仰扬起伏。短句有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长得自然。也有类似偶句,如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对得工整。整体感受全篇句式,如涉险路,观美景,从从容容,节奏舒缓。只在古文章中才能感觉得到的,我们在文章中也享受到了。这是郭沫若大手笔奉献给我们的篇美文。

本文用字用词,可谓精妙,字斟句酌,又不露痕迹。其中用字词如臻方生与垂死团结与斗争熔治逾攀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等,十分节省,也十分精确。本文运用典故,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出。短短二百来字,处处可见郭沫若的才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籍知识,自然而出。什么犀角烛怪,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学莫便乎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等,都有来头,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作者写作这们一篇小品,如在方寸之跳舞,游刃有余。

序言,原来也可以写得文采斐铁饭碗,读来令人满口余音。

《我为何而生》

教学目标

1、感受一个伟大学者的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学习他的积极世界观和人生观。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快速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作者的三大精神支柱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白,分析三者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全文内容主旨

《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如同作者的人生答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学者高尚、宽阔的胸怀。也吐露了支配他一生的三大精神支柱: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怜悯。

课文结构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总写支配作者的三大精神力量:

l渴望爱情,叫我消魂,减轻孤独。

l寻求知识

l怜悯苦难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

分写三大精神支柱支配我的原因。

l追求爱情在神秘中提前看到天堂

l寻求知识理解人类心灵,并居主导地位。

l怜悯苦难对世上的孤独贫困自已感到痛苦。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渴望为三大精神力量再生。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倾吐自己对人类的怜悯。怜悯总是把人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被儿子视为可恶的累赘。语言朴实无华,震撼人们的心灵。仿佛使读者看到作者那浩如大海的胸怀,他关注着儿童、老人的疾苦,感情真挚。

内心世界的表白

作者以强烈的激情,抒写他那内心的渴望。如作者写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这些激情犹如狂风。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对于人类苦难痛切肺腑的怜悯。连用三个对于成分的排比自己的渴望,使内容层层推进。表达了一位哲学家、数学家对世人的关爱,表达他的理想,表达他的追求。从他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善良的心,一颗挚爱的心,一颗愤世嫉俗的心。只有这样的一颗心的人,才活得有价值,才活得更有意义。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