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

教学目标

l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儿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教学要求

l对练习中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题着重研讨。第六题深入钻研第六段,先引导学生作口头练习,对第三、第四段作些分析,看看作者摆出了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第六题的解答。

2结合课文内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3对课文中未作注释的几位名人,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作简介。

教学重点

1理解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

2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论点

教学难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本文出现了这样几个论点:

①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上述四个论点中,②③④是并列关系,均从属于论点①,这三个论点从不同角度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论点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论点①是中心论点,②③④是分论点。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那一侧面内容来说是论点,而对中心论点来说,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分析:《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高峰,要攀上这座高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达到理想之巅。这架阶梯就是奋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一)[①②]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二)[③④⑤⑥]是本论部分,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部分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地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

(三)[⑦]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结构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课时安排:

1、2扫清字词障碍,讨论预习。

3、4分析课文

预习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宇注音。

遮挽()翱()翔鞭笞()废寝()忘食

笔耕不辍()怨天尤()人擢()取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翱翔:

鞭笞:废寝忘食:

笔耕不辍:怨天尤人:

3本文是一篇谈的议论文。

4理想的阶梯是。阶梯原指台阶梯子。在这里比喻为。

5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即是说。

6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句意是。7文中指出青年因处理不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8什么样的人才能攀登理想的阶梯?

9写出文中引用的事例。

10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文章为了阐述中心论点,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分论点是什么?

答: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

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遨游。

鞭笞: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

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

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3如何实现理想。

4奋斗,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阶梯指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作者以比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理想必须像登阶梯那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5实现理想,必须奋斗。

6刻苦勤奋的人才能实现理想。换言之,要实现理想,必须奋斗,要奋斗;必须刻苦勤奋。

7①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不足;②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③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8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人,迎难而上的人。

9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刻苦奋斗一生;诺贝尔为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发明了炸药;鲁迅先生惜时如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以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爱迪生挤时间,连续工作,废寝忘食;伽利略、布鲁诺冒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追求真理;高尔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敌人明枪暗箭下,在饥饿、死亡的威胁中坚持写作、战斗;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都在平凡岗位上成了状元。

10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1三个分论点即第3、4、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三、检查预习

四、研习新课。

1、认真读课文,理解什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弄清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的内容都围绕它来展开阐述。)

2、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文章的第l没能否略去不写?为什么?

(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3、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

(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

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分论点部分的论述层次,概括层意。

(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第二层(马克思为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展开论述,列举事例,说明杰出的人物是沿着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取得成功的。第三层(今天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激励青年们刻苦勤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5、朗读1一3段,请同学简述马克思和诺贝尔的故事。

6、朗读5、6段后思考:作者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观点后,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作者先从正反哪方面阐述?(正面)

文中列举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

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

再从正反哪方面阐述?(反面)

(作者先算了一笔时间帐,说明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然后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

最后是小结,扣住上一段开头提出的观点,把有无理想和是否珍惜时间联系起来说理: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珍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7、读第7段,在分析第一、二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与同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章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观点后,作者分两层论述。

首先阐述如何对待困难。以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为例进行论证,详写高尔基,略写伽利略、布鲁诺。第二层主要论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否有成就。这一层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事例,阐明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成功这一道理。最后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要怕困难,要迎难而上,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8、提问:结尾部分是怎样总结全文的?

(最后一段从上文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结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的结论。这个结论,与第2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结合,结构谨严。这个结论,紧扣中心,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联系实际对中心论点进行具体的阐发。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言词:让我们在向四化进军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已的奋斗之歌吧!

9、最后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用修辞方法,把奋斗喻为。这是从上文三方面分述归结出的。这句话和相呼应,又密切联系的现实。第二句以只有才能这一表示的复句,再次强调奋斗的意义与作用。一级级攀登和一步步接近说明。第三句以让吧形式向人们结束全文。

(依次填入:暗喻;杠杆,阶梯;结论;中心论点;当前四化建设;唯一条件;只要顽强不息,脚踏实地,不畏艰险,争分夺秒地登攀,定能实现理想;发出号召。)

10、从总体上看,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总结全文。

(答:C总分总)

五、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立论文章。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理,层次分明地向人们阐述了怎样实现理想的问题。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论点。作者在文章中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就是中心论点。为了更好地论述它,有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述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叫做分论点。分论点起证明、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如本文就是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并列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

要读懂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本文采用的是事实论据,这就要求在选择论据时,必须注意:(1)要真实。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如果论据不真实,论点也就难以成立。(2)要典型。论证是否有力,不在于论据多少而决定于论据是不是有代表性,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的、片面的事实,(3)要充分。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求有逻辑关系,即论据确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

还要读懂论证。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本文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例证法,只摆出论据是不够的,还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成立,这就要靠析理,如第6段在列举华罗庚等人的事实之后,作者写道: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根本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析理使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真正成为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小资料]

课文中几位未作注释的名人:

1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了黑色炸药。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

2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在电报、电话、发电、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发明。

3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他接受并发展了哥自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大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因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4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5道尔顿(1766一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学科曾作出不少的贡献。

6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