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1994年高考语文答卷分析和1995年应试指导

Ⅰ 1994年答卷分析

一、总的统计与评价

1.主要统计数据

1994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人数共114193人,全卷统计平均分66.41。从试卷结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三个方面进行抽样统计,结果列为下面两表。抽样样品为每一试卷袋的第一份,样品数2364份。

表1 试卷结构统计表┌─────┬───┬──┬───┬───┬───┬─────┐│分卷和大题│小题数│题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 │区分度 │├─────┼───┼──┼───┼───┼───┼─────┤│ 全卷 │ 30 │120 │66.41 │13.88 │0.55 │ 0.26 │├─────┼───┼──┼───┼───┼───┼─────┤│ 第一卷 │ 18 │40 │21.81 │6.54 │ 0.54 │ 0.40 │├─────┼───┼──┼───┼───┼───┼─────┤│ 一 │ 10 │24 │ 12.98│ │ 0.54 │ │├─────┼───┼──┼───┼───┼───┼─────┤│ 二 │ 8 │ 16 │ 8.83│ │ 0.55 │ │├─────┼───┼──┼───┼───┼───┼─────┤│ 第二卷 │ 12 │80 │ 44.6 │9.53 │ 0.56 │ 0.28 │├─────┼───┼──┼───┼───┼───┼─────┤│ 三 │3 │8 │ 4.81 │ │ 0.60 │ │├─────┼───┼──┼───┼───┼───┼─────┤│ 四 │8 │22 │ 10.72│ │ 0.49│ │├─────┼───┼──┼───┼───┼───┼─────┤│ 五 │ 1 │50 │ 29.07│ 7.02 │ 0.57 │ 0.24 │└─────┴───┴──┴───┴───┴───┴─────┘

表2 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双向表能力 识记 理解 运用 分析 合计知识语言知识及运用 2/4/0.97 1/2/1.58 6/16/9.64 9/22/12.19字形音义 2/4/0.97 2/4/0.97词语运用 2/6/3.81 2/6/3.81辨句造句 1/2/1.58 3/8/4.87 4/10/6.45标点符号 1/2/0.96 1/2/0.96文学常识及鉴赏 2/5/2.79 1/2/1.68 1/3/1.32 4/10/5.79文化常识 1/2/1.68 1/2/1.68作家作品 1/3/1.85 1/3/1.85文学鉴赏 1/3/1.32 1/3/1.32诗词默写 1/2/0.94 1/2/0.94文言文阅读 3/6/3.34 4/8/4.20 1/2/1.43 8/16/8.97字词解释 3/6/3.34 3/6/3.34代词所指 1/2/0.54 1/2/0.54句意理解 2/4/2.42 2/4/2.42信息筛选 1/2/1.24 1/2/1.24文意阐释 1/2/1.43 1/2/1.43现代文阅读 4/8/4.87 4/14/5.74 8/22/10.61代词所指 1/2/1.50 1/2/1.50词句理解 2/4/2.18 2/4/2.18信息筛选 1/2/1.19 3/12/4.69 4/14/5.88文意阐释 1/2/1.05 1/2/1.05写 作 1/50/29.07合 计 7/15/7.10 9/18/10.65 7/18/11.32 6/19/8.49

【说明】表格中的数字依次是:题数/题分/平均分

2.总的评价

今年广东的语文成绩比较好,比去年提高了2.53分。自1991年参加全国题考试以来,我们的语文成绩在逐年上升。从试卷结构和知识结构看,各个部分的得分率是近几年最匀称的,这说明我们语文的教学和备考是全面发展的。

具体比较各个部分的情况,第一卷得分提高最多,比去年提高了5.17分,比成绩最好的1991年提高了1.2分。作文分是近三年最低的,主要原因大概是今年只有一道大作文,评分控制得稍微严了一点,还不是考生写作水平降低了。现代文阅读仍然是全卷得分的低谷,仍然是我们在教学和备考要重点扶植的落后地区。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题分析

题1,考读音和字形,平均分0.55。A项错在径(胫),C项错在弈(奕),D项错在诞(yán)(xián),选答率31.21%,大概因字旁读错了。

题2,考错别字,平均分0.42,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A项错在妄(枉),B项错在磬(罄),C项错在涌(拥)。A、B两项的选答率都高于答对率。

题3,考词语使用,平均分1.96。A项必须应为必需,B项违犯应为违反,D项出生应为出身。

题4,考成语使用,平均分1.85。这四个成语都有创新之意,以不落窠臼为最易识别。窠臼是老套子,苏取法颜,不能说颜是窠臼,闲笔也不可能是窠臼,因此也可以排除A、C、B项。

题5,考否定句式辨识,平均分1.58。我何尝愿意做?是肯定用反问说出来表达否定,我何尝不愿意做?是否定用反问说出来表达肯定,两者意思不相同,C是正确选项。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中,有些一重否定和两重否定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A、B、D项三组否定句式正是这样。

题6,考病句辨识,平均分1.00。B项错在我的与拙见重复,后备力量与青黄不接不配搭。C项错在劝阻戒烟,劝阻是劝人不做,把意思表达反了。D项错在觊觎,这个词贬义,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题7,考标点符号,平均分0.96。B项错在我呀后的!(,)。C项错在我解释说后的:(,)。D项句号的位置应在引号后(。)。

题20,考修改歧义句,平均分0.44,是全卷得分率第二低的一道题。原题有歧义,可理解为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有毕业生欢迎别人聘用,也可理解为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想聘用别校的毕业生,启事的用意是前者。答错者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不懂考什么,如答成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启事;有的不懂预聘一词是什么,如答成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本校毕业生。

题21,考仿造句子,平均分3.43,是全卷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此题要类举事例又要仿造句式:事例要求有具体的人物、人物的努力、人物的业绩;句式要求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用一个感叹(疑问)句。看似难实不难。司马迁及《史记》、马克思及《资本论》这些例子信手可得。答错者多是所举不符合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的要求,如答成某某同学(考上大学)等等。

三、文学常识及鉴赏题分析

题8,是文化知识题,考传统礼貌称谓使用,平均分1.68,是全卷得分率第二高的一道题。令是称对方亲人的敬辞,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媛是尊称对方的女儿;A、B两项都是称己方,都错了。家是称自己亲人的谦辞、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所以C项也错了,因为C项是称对方的父亲。

题9,考基本篇目的作家作品,平均分1.85。答错最多的是A项,错在巴尔扎克(莫泊桑)。B项错在诸葛亮,D项错在鲁提辖。

题10,考诗歌鉴赏,平均分1.32。第三、四句不是从描写转入,也没有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节,因此C项的分析不确切。

题19,考基本篇目诗词默写,平均分0.94。第一小题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初中第三册,因时久遗忘了,得分率才37%。不少人把胜字答成似,把蓝答成蓝、兰。第二小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高中第六册,得分率56%。许多人把惊答成金、浪、波。

四、文言文阅读题分析

题11,考字的解释,平均分1.30。暂时与片刻,辜负与违背,意思相近,放进文中解释,C项确切一些。答错得多的是D项,实负初心是裴晋公的话,他说自己辜负(对不住)原来的想法,这解释就不通。

题12,考词语解释,平均分0.93。受知,受他人之知遇;知,知遇。受知裴公,是被裴公赏识、受到优遇。A项错解释为被了解,A项是正确选项。

题13,考词语解释,平均分1.11。白衣古时常指未仕者。白衣时,联系下文约他日显达,也该是指未任官职时,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题14,考代词所指,平均分0.54,这是文言文阅读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两个单某字同出现在一段说话内,应该称同一个人,且一般都称己,不然会引起指代混乱。从上下文看,只有某(a)初时与裴公相约,才有后来某(b)埋怨裴公不以辅佐相许,再有裴公议论某公(c)云云;如果这三者不同指一人,上下文脉就不通了。

题15,考句意理解,平均分1.33。87%的考生答对了有异于初,可见难点在不以辅佐相许。辅佐,是辅弼、辅相。文段第一句就是裴晋公为相,还有什么不肯答应去辅佐(助)某人的问题呢?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题16,考句意理解,平均分1.09。答题的关键是懂不懂赭衣的意思。赭,是红褐色,用赭(石)染衣为古代囚服。穿上赭衣的罪人,怎么会人们就不敢冒犯他?因此B、D两项是不对的。C项表述混乱,穿上赭衣人们就不敢触犯法令,岂不是人人成了罪人?所以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