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画面含情 诚挚真切_语文论文

画面含情 诚挚真切_语文论文

文学是人学。任何文学样式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这种情感表现的方式和程度大为不同,从而产生迥异的审美效应。戏剧和小说属于外向型的叙事文体,它们通过创作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形象和典型的真实描绘,来再现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从而勾画人们的灵魂,达到净化人类心灵,启悟人生的作用;而散文和诗歌属于内向型的抒情文体,它们通过真诚抒写创作主体的体验和情感,来表现人类心灵世界,倾吐主观感情,从而画出自我的灵魂,达到沟通人性、陶冶人的感情的作用。作为文学的微笑的散文,它不像诗那样以专职的抒情构成完整的情感结构,而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去纵横交错地粘结在一切使情感得以产生和表现的自然之物①,因而散文对于自然图景和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也往往融合或反射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之中。散文的美质在于,自由自在地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表达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散文的极致,就是在于最大的诚挚和真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黄河浪充分懂得这一点。黄河浪虽然现在身处香港,但香港,只不过是他的生命所依附的一半,而不是他的生命的全部,他的情、他的心系于生他养他的闽东大地。作者内在情感的特定性,决定了《故乡的榕树》由此建构起一个博大的情感世界,也决定了《故乡的榕树》在选材、构思、风格上的独特性画面含情,诚挚真切。

首先,从选材上看,仅从作品的标题,乍一看是写树,似乎已规定了其审美观照。再往深里看,《故乡的榕树》不是为了临摹故乡榕树的自然形态,也不是为了再现因年岁的增长而愈益清晰的故园、乡亲和历历往事,而是为了抒写作者那缠绕在胸、丰富繁复的悠悠思乡之情。作者的故乡在榕城,榕城有遍地的榕树。作者为了抒发那诚挚的感情,就将满腔的情倾注到榕树上。当作者带着小儿子在客乡的大榕树下散步时,不禁驾着想像和思想的小舟驶向自己的故乡伟大母亲的怀抱。作者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榕树四周环境的画面,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小溪、鸭子、鹅卵石、溪畔汲水的少女,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为进一步刻画榕树抹上一层恬静、清爽的底色,画面于平淡质朴中透露出自然界的无限生机,激发读者对作者家乡的怀想。作者还进一步对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进行细针密线的描绘: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并叙写了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作者现在虽远离故土,但仍惦念着儿时的伙伴,有着自己美丽的思,无限的念。榕树是全文的开启,也是作者抒情的起源。诚挚情感的切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极尽赏心悦目之能事,景中有意,画面含情,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更道出了自然之情,用整个心灵去感应故乡的榕树,诚挚真切。

其次,在构思上作者善于设置文眼。文眼是作品的思想和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焦点,围绕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意思高度凝聚。榕城是作者早年在尘世上物质的家园,更是他精神的故乡。故乡的榕树幻化出一幅幅迷人的意境,凝聚为一缕缕思乡的恋情。牵动游子感情的往事历历在目:女人们祈求榕树之神赐福;榕树下的石板条在早、中、晚供人们享用和满足醇厚的民俗;母亲用榕汁为我治癣、祖母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博大的母爱;榕树总是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浓郁的美景;还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无限的眷恋。作者回忆故乡往事的部分看似散漫,如无限放飞的风筝,实际上被一条绵绵的思乡之情暗暗地牵着。作者怀着流动的情感和情绪,任意地挥洒笔墨,对笔下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调度、或画面拼贴。一改传统的时空顺序排列而在跌宕起伏的感情世界里,听凭灵魂的自由抒展和自在徜徉。文章从头到尾由情感推动着全文的建构。作者绘出的一幅幅可感的艺术画面中,最充分地流露出作者不忘故乡土地的哺育之恩,统一在作者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浓得化不开的怀乡情愫(即文眼上),洋溢着诚挚真切。

最后,《故乡的榕树》在风格上表现了一种诗意美。抒情性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但主要之真实则不在画,而在于那幅画在我心中所引起的感情②。作者把对故乡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与抒发自己主观的思乡之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景物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使文章达到写景的绘画美与抒情的真挚美水乳交融的境界,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创造。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作者满蓄的思乡之情是故乡的榕树所盛载不了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缘物生情,直抒胸臆,连用两个设问: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呀,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用形象生动的诗一般的情趣和语言,把思乡之情进一步推向巅峰,流溢出耐人寻思的韵味。最后文章以故乡的榕树呀结尾,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问君能有几多乡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都在这省略的不言之中。故乡的榕树呀既是作者心灵情绪的自然吐露,也浸润着作者诚挚真切的情意,有一种诗意的含蓄美。

注释:①曾绍义《散文论坛》。

②别林斯基语。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