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茅檐并非代指庭院_语文论文

茅檐并非代指庭院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第四册有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怎样理解茅檐长扫静无苔的意思呢?关键在茅檐二字。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茅檐’代指庭院。后面所附《〈书湖阴先生壁〉赏析》一文也说:‘茅檐’代指庭院。并分析道: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该文引自《宋诗鉴赏辞典》。

上面的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然。既然‘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青苔贴地,花木掩映,又有何妨?打扫青苔大可不必。从一般院式草堂建筑的布局来看,院子四面围着房屋。正面进去的第一间俗称厅屋,它靠院子的一面有檐无墙,向外的正面墙叫檐墙。诗人所书之壁就是这檐墙对外的一面,闼在墙的正中。院子俗称天庭,低于屋地平面一尺上下,周长略大于上方口字形屋檐。院子的作用主要是排水和采光。为了防止檐上滴水的冲刷,院子通常用窑砖或石块铺成。因此,院内花木成畦是不实际的。

从书湖阴先生壁可知:作者未见到主人,才在壁上题诗留言;由诗中排闼一词可知:大门一直是关着的。作者在厅屋檐墙外,隔着墙或门怎么能看见庭院呢?而茅檐是屋顶伸出墙外的部分,从观察的角度可以断定,作者看到的是茅檐而不是庭院。说‘茅檐’代指庭院不免牵强附会。茅檐长扫,怕是不成吧?正是这种疑惑,才有‘茅檐’代指庭院的说法,并且一直被人们所接受。随着居住条件的进步,扫茅檐越来越鲜为人知;可实际上,茅檐是要扫的,不但下面常有蛛网灰尘要扫,而且上面更要长扫。只要是久住过茅屋的人都一清二楚:屋面上的草不断腐朽,留下的残渣不及时扫除,下雨就会渍水;茅檐段面,过水量大,湿草厚,常有青苔;特别是旧屋茅檐,只有长扫才能延长使用寿命。由此可见,茅檐长扫正是主人精明勤快的表现。

主人为何闭门呢?诗人去见朋友,何不排闼而入?或许主人闭门是怕干扰,在庭院中忙着什么。作为邻居的诗人爱屋及乌,回首又见花木成畦,一水护田,于是欣然题诗于壁上,让两山排闼送青,来表达对主人的赞美之情。

(附记:我住茅屋32年,盖了瓦房后,两间茅屋仍留着做牛屋。现在又搬进了现代住房,但我对扫茅檐一事还记忆犹新。今年回老家上坟,看见茅屋檐上已是青苔满布。)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