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教学,从内容上看,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情感受到熏陶的过程;从形式上,它是教学目标从制定到实施再到检测的过程。然而在教学了《少年闰土》一文后,我深刻地感到:阅读教学从思维上看,它是教师领悟编路,理清文路,精设教路,指导学路的全过程。
一、领悟编路编路即编者编辑教材的思路,它是每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它将在教路中开花,学路中结果。
《少年闰土》一文体现了怎样的编路呢?究其位置,它被安排在以抓住人物特点为读写训练重点的第六组课文中,是篇讲读课文。因此这就揭示出:1.《少年闰上》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2.教学此文,不但要让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写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还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认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把人物写得形象鲜明的。
明确了这两点,也就领悟到的编者的思路,课文的教学目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理清文路文路是文章的写作思路。它是文章的脉络。在教学中体现文路,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出多条明显的思路,共同成为支撑文章的骨架。
《少年闰土》一文,若循着写作的顺序,可理出记忆中的闰土形象→回忆中的朋友交往的思路;若扣住人物间的交往,又可理出认识→熟识→分别的思路;若抓装我对闰土的情感,还可理出喜欢→佩服→怀念的思路。多方面理清了文路,教师就能更牢固地把握住文章的内容,更准确地抓住教学的内容。理清了文路,还要考虑到编者的编路,把文路、编路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三、创设教路教路指教师教学的思路,它是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说它是关键,因为它要循序渐进地落实编路,层层深入地体现文路,灵活巧地指导学路。所以说,它是实现四条思路和谐统一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路的设计,要求清晰、精当。
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条教学思路:
第一步:引出并认识人物的身分和关系。
1.引出:这是篇写()的文章。(人物)2.&127;我的身分。(少爷)3.闰土的身分。(忙月之子)4.我与闰土的关系。(朋友)过渡:他们身份迥异,为什么能成为朋友?
第二步:我与闰土熟识。
1.我是怎么认识闰上的?2.听到闰土要来,我高兴的原因。3.初见时闰土的样子。(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怕羞)4.分别时,我对闰土的感情。
过渡:他们相处仅一月,为什么能结下如此深厚的友谊?
第三步:我与闰土交往时,闰土心中的希奇事。
1.哪四件事?2.朗读捕鸟、捡贝壳部分的内容,体会闰土知识丰富的特点。3.分角色朗读看爪刺猹部分的内容,体会闰土聪明能干、机灵勇敢的特点。4.我对闰土的感情。(从重点词句中体会)这条教学思路是以编路为依据,文路为基础而精心设计的。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文中加点部分是落实编路的具体分步措施:引出这是写人的文章,这是要求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写人物;初见面时闰土的样子,则要学生懂得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怕羞是闰土的主要特征,作者写外貌是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写的;体会闰土‘知识丰富,的特点,要让学生最终明白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的;体会出闰土‘勇敢机灵、聪明能干’的特点后,接着让学生懂得人物动作与外貌、语言、神态一样,都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由此可见,这条教学思路通过综合性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四、指导学路学路是学生的学习思路。它充盈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与教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请看《少年闰土》一文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一)捡贝壳教学片断。
师:闰土向我介绍了哪些贝壳?
生:有红的、绿的、鬼见怕、观音手等。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贝壳的?
生:(思考)
师(又问):红的、绿的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
生:颜色方面。
师:鬼见怕、观音手又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
生:是形状方面。
师(再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生:是按从颜色到形状的顺序来写的。
师(小结):介绍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秩序井然。
(二)听到闰土要来,我的心情的片断教学。
师:我听到闰土要来,心情怎样?
生(齐):很高兴。
师:为什么很高兴?(学生朗读第三小节)师:你们能把刚才读的那段话,归纳为几个要点说一遍吗?
生:我很高兴是因为:①我早就听到过闰土这名儿。②知道他的年纪和我仿佛。③闰土的名字有点神奇----五行缺土,我很想见。④他是捉鸟的能手。
师(小结):不错!你们第一遍说的,说明读懂了,你们第二遍说的,才表示学会了。学习就是从读懂最终达到学会的过程。
从上述两个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到,教师把握教材特点,进行灵活、简明的引导,达到了让学生既理解内容,又传递学法的目的。所不同的是:片断(一)中指导学路是通过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片断(二)中指导学路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而这两个不同点,正是指导学路的两层含义。
编路、文路、教路、学路,它们的统一载体是课文(教材),所以,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落实编路、体现文路、精设教路、把握学路的过程。教师心装四路,就能在每堂阅读教学课中真正明确教什么,知道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