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从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

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动课程增加了共识,积累了经验。

大家感到,活动课程好就好在活而动上,这是它的精灵。笔者不揣谫陋,略谈些看法,就教方家。

一、活动课程:活而动的教材建树

三年制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活动开源活流,在国颁语文教科书中,成了课程结构

的一块,这在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正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确有多种课外活动,但处于课外、业余地位,不是作为学科服务

的体脑调节课安排,就是当作学科的附加、课堂的延伸。其名不正,非为课程一体,视为份外。

现在,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以新的课程观念,在

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活动课程被纳入课程轨道,这一地位和

名份,就刷新了旧有课程观念,名正则言顺,为全面实施活动课程提供了上方宝剑。

2.开源。生活是语文教学及学习的鲜活源头。语文教学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就是鲜活的,

动态的、多元的,有着滚动效应。只有开其源,才能活其流。例如,初一册语文活动

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就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的书生气,把学生整体

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村口街头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

勘误表》,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还幅射到有关部门,波及到有关方面。

课内,课外结合,课内练功底,活动出效益、正时风,这种正字活动所敷演出的内容、层面及效应,所显

现的活力和后劲等,是和以往那种单纯的纠正错别字练习不可同日而语的。

3.活流。语文教学,说到底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1]学生把教师的教,内化为知识与智

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2]语文活动本身所富有的实践性、群体性、参

与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我们看到,学生们在一次次语文活动中所释放的活力,往往为教

师始料不足。因为初中生在好动、好胜心理驱动下,对每次活动兴味盎然,竭力投入,又人人参与并评判,虽

有高低,但大家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是公开的,活动着的,显得平易公正,劣者不馁,胜者也为多数认可,乐

于容纳与借鉴。活动对班级整体智能的促进,更是显而易见的。常常为满堂灌、一言堂所不可比。群

体因其活动,个性得到张扬,相互比照,激励,因而产生出可喜的爆发力、探索力、凝聚力等,

许多老师为之喜出望外,惊叹不已。

二、活动课程:活而动的教改昭示

昭示一: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对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

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

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

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或毛遂自荐,

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活动中的主持人,自然

多是班上的能人、活动积极分子。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

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中的主角

,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我们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在活

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我发展轨迹,个性物质的驰骋神往,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企

盼长久的境地。

昭示二:优化活动中竞赛情境

语文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首位。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自我特长,是

活动的价值所在。初中语文1~6册编有24次语文活动,大多数活动都有评比、展示优秀作品、给奖等活动

程序和内容。评优这一环节运作适当,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如上所言,活动中的评优、给

奖,都是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透明度大,客观、公正。可以适当提高优秀类次,扩大鼓励面,奖

励的项目增设,因班、因活动而宣,适当加多一点,面扩大一点,如进步奖、组织奖、积极分子奖

等,以此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可加大活动的开放性,

向有关报纸、杂志优秀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与有关单位、兄弟班级联姻,取长补短,给活

动添彩加色。例如,有个初二班,在开展好文章活动中,5位主持人(兼评委),认为出自班上的

那些真情之作,也是中学层面的好文章。他们从近两年班优秀作品中遴选出作品,请老师指点,由原

作者再修改,向校外精品,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其中9篇地市以上获奖,全班为之大震。由于尝到了甜

头,他们准备初三毕业前,还编个集子,作为同窗三年的永久留念。

昭示三:增强学生的语言活动及其表达能力

语文活动的依归,在于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和内省

。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投入,勇于实践。最近,张志公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材改革研讨会

上谈到: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依归,这是语文课的本业。注[3]这种一鼎而三的

语文教学观,说得鞭辟入里,沉稳独到。语文实践环节,种类甚多涉及面广。珍惜义务制语文教材所提供的良

好机遇,以指令性的活动为轴心,带动其它语文实践活动,有计划的高效运转。就是活动课程,也不

能千篇一律,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因班、因时制宜,组织一些小型、灵活、多样的热身的活动,多练功底

,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驾驭活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从初一开始,组织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

,侧重讲故事或见闻,事先做些准备,按座次轮流上台,随后评议、计分。开展常规性的硬笔书法、周记、

日记、读书笔记、朗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到初二、初三,开展自编、自演课本剧活动,让学生参与单元、

期中、期末复习、测试的评改试卷工作,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设计复习提纲、测试题,并让学生去评卷、分

析。实践表明,这类语文活动愈活泼、多样、持之以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愈强化,愈坚固,活动展开的层

次就愈深,影响也愈大,运用语言、组织活动的各种能力,也必将与日俱增。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