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涉江

涉江

目的要求:1、进一步了解屈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以朗读为主,在诵读中感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达到背诵。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屈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以朗读为主,在诵读中感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对屈原矛盾心情的理解以及对浪漫主义手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这是《读本》上的一篇课外自读篇目,但是它在屈原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描述了屈原人生旅途中重要的历程,并且诗歌内容丰富,全诗叙事则历历在目,抒情则真挚深沉,激情澎湃,议论则合理警策,想象丰富,表现诗人愤世激俗、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眷恋国土的爱国情感。在学过《离骚》以后,再来读这一篇诗歌,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内容与艺术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阅读中,对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学生没有多大的障碍,关键是诗中难字较多,让学生边读边注音,然后教师指导背诵,引导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自读,一课时指导背诵及鉴赏。

教学步骤:

一、由《离骚》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导入新课,板书:

屈原诗人形象艺术手法(浪漫主义)

政治理想美政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太息,哀

民本洁身自好,自我完善蕙、揽、娥眉、制芰荷、集芙蓉、

唯美情结佩缤纷、芳菲菲、昭质、冠岌岌、佩陆离

兰皋、椒丘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溘死、流亡、不忍、鸷鸟不群、方圆不周

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死直、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九死未悔、体解未变、岂心可惩

二、教师布置读《涉江》,要求:

1、根据《自读提示》,参照注释,读全诗,并且从读《离骚》所归纳的几个方面鉴赏诗歌。

2、指导学生背诵:

第一段:自我形象:奇服长铗陆离、切云崔嵬、被明月、佩宝璐

现实:世溷浊、莫余知、高驰不顾

高驰的坐骑、同伴及地点:驾青虬、骖白螭、与重华、登昆仑

名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光。

涉江的原因:哀济乎江湘

第二段:途中的行状:乘鄂渚步邸乘上沅船容与淹回水朝发

夕宿苟虽

第三段:流放地的景色与心情(情景交融):入溆浦迷森林山峻高下幽晦霰雪云

第四段:抨击黑暗表心志: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桑扈

忠贤伍子比干前世何怨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第五段:尾声:美禽恶鸟芳香腥臊阴阳易位怀信忽乎

三、检查学生归纳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情况,让学生找出与《离骚》中的诗句照应的地方:

板书:

屈原诗人形象艺术手法(浪漫主义)

政治理想美政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世溷浊、反顾、哀南夷、船容与

民本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之地、食玉英

唯美情结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虽僻远

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四、归纳总结:屈原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的高尚品格以及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部屈原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他不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勘称我国文学之父,辞章百世不祧之祖!他所创造的楚辞,成为我国上古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在以后的古代诗歌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些诗人,他们是怎样把屈原的思想及艺术手法发扬光大的。

五、学生背诵全诗,做《方略》中的练习。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