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

《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

课题课时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研究和讨论的方法,解读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2、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领会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领会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具小黑板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介绍讲话的写作背景:

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这篇课文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24日访问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所作的演讲。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著名论断。在这篇演讲中他又一次强调并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创新的思想。

二、范读课文,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节):第1节:表达了对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印象,并说明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第23节:充分肯定俄罗斯作为一个科技大国在历史上和当代取得的杰出成就。第二部分(410节):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题部分。第4节:论述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意义。第5节:概括二十世纪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第6节:对当前的科技发展态势做了富于前瞻性的描述。第78节: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重要命题,指出创新对于科技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非凡意义。第910节:阐明了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情况。第三部分(1116节):从维护中俄两国人民利益出发,表明了我国同俄罗斯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合作、交流,发展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意愿和原则,表达了造福于两国人民、造福于世界人民的良好愿望。

三、分析作者是在什么高度上和背景上提出创新这一重要命题的?

1、人类文明的进程越来越深刻地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作者站在这一高度来审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的,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提出问题。

2、背景:(1)本世纪前期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五十年代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和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引发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本世纪中叶以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能力。(3)现在,世界科技发展又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新的方向。物质科学、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宇宙科学、地球科学等取得了新的进展。作者的阐述强调了这么一个特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科学技术发展的交叉性、前沿性、多样性,科技知识空前快速的生产、传播和转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使人类文明显示出光明灿烂的前景。

指名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指名学生分层,说层意:引导学生读课文

教后记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