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美在和谐浅谈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美在和谐浅谈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该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挑山工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我们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对此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作者是怎么写的?②从挑山工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段话背下来。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课文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枯燥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如《草船借箭》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神机妙算理解课文内容,对诸葛亮算准借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教学节奏要慢,让学生学懂内容后小结学法。有了这一基础,诸葛亮算准曹操、鲁肃、周瑜的性格特点和采取的策略等内容,则可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读思议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常规教法,这是拙;把重点的突破渗透到预习或专门性的练习中,这是巧。抒情性浓的课文,读读议议是拙,以读代讲是巧;意境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言传),是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意会),是巧。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是拙;提供资料,让学生参照阅读,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是巧。教中应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是守拙还是用巧,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的顺与逆

顺是按课文顺序安排教学程序,逆是不按顺序,而是或从结尾段导入,或从重点段教起。同时,教学中也常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如逐段讲读课文,这是顺,但在有的段落的讲读中,经常抓住结句理解段落内容,这是逆,是顺中有逆;抓住篇末的中心句来讲读课文,这是逆,但抓住中心句后,却又是按课文顺序来理解,这是顺,是逆中有顺。教学程序是顺是逆,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确定。学生基础较差的,可以逆教的课文也应顺教,以利学生理解;学生基础较好的,可以逆教的课文就逆教。还可以逆中有逆,以利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因此,应考虑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

六、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理解教材,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是谐,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也是谐。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争强好胜学生的竞争心理,但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须慎用。

七、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美在和谐,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使学生在和谐中发展。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