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课堂收束,将产生课虽尽趣更浓的最佳效果,使课堂学习乐而不疲,诱人深思,感人心脾。如何设计多姿多彩的课堂结尾呢?
1扩展说话。
学完《爸爸妈妈》后,要求学生用爱造句,说来说去,就是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再也说不出什么了。于是教师配乐播放各种动物录像镜头,学生眼看美丽的图画,耳听美妙的音乐,说话兴趣来了,思维活跃起来,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我爱红眼睛长耳朵的小白兔。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胖呼呼的大熊猫多可爱呀!教师又播放不同岗位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既要说出爱谁,还要说明为什么爱。解放军打敌人,保卫祖国,我爱勇敢的解放军叔叔农民伯伯种粮食给大家吃,我爱勤劳的农民伯伯;再播放祖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孩子们说出的句子就丰富多彩了,我爱美丽的天安门我爱祖国的万里长城我爱伟大的祖国等等,自由自在地边看边想边说。
续编儿歌、故事教学《比尾巴》,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书上儿歌的结构特点,自己编写儿歌,进入创造性地学习。先让学生根据画面说说小牛、小狗、小鱼的尾巴特点;再仿照书上的样子编写三个问句: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像把扇?问句编好了,三个答句就迎刃而解;小牛的尾巴细。小狗的尾巴卷。小鱼的尾巴像把扇。在浓厚的兴趣中,学生由读儿歌──表演儿歌──编写儿歌,循序渐进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此外像学了寓言《坐井观天》后,便以《青蛙跳进井口以后》为题,续编寓言故事;学了小说《穷人》,即可以《拉开帐帘》为题仿照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写出渔夫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可让学生推理想象,续编文尾。
3 延伸阅读
结合教材,有关读物,实行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如学完《太阳》,课尾教师《后羿射太阳》《神奇的太阳》等科学书籍,引导学生到浩翰的书海中遨游。
4 存疑探索
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发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读物,搜集列举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一次课上,一位学生提出向日葵向不向月亮的怪问,教师回答不上来,便在课尾因势利导启发:××同学的问题提得好,老师也回答不上来,咱们晚上就分头去观察,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事后,学生都月夜里多次起床观察向日葵,有些还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学生在自我探究的亲身实践中找到了答案:向日葵不向月亮,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毅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本剧;当小画家,把课文绘成画,或绘出示意图;当文字医生,改错字病句;当小实验员,开展据文实验;当小老师,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总之,新课的导入与课尾的收束,要因文而异,不能搞成僵硬的模式。它是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高度统一的教学艺术,有待我们潜心去研究,使咱们的语文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