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断言,客观而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总结学生过去的价值,还能激发他再次努力的积极性。可是现在的课堂上,你真聪明、你真棒、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这样的评价泛滥成灾。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积极的评价正在变得廉价。当学生因思路断线说不出来时,一句没关系,你还没有想好,先坐下,下次再回答。当学生因为紧张把句子读错时,一句你努力想把它读好,来,让老师来帮助你。当学生回答精彩时,一句你真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子,我听说绍兴有个有名的文学家叫鲁迅,你就是一位女鲁迅了。当学生东拉西扯跑题时,一句你说的,我们等会儿再讨论,你能再思考一下吗?
老师们,让我们舍去廉价的评价,给每位学生以个性的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人在语言中渐渐长大,心在语言中慢慢享受,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的作用,流光溢彩。1、评价要动情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当学生字迹工整时,老师除给他优外,再加上一句老师真爱看你的字呀!;当平时胆怯的孩子能站起来大声发言时,老师除了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2、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如在教学《找骆驼》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骆驼咬过的树叶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见地的问题。如果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例行公事似的、像表扬其他提普通问题的孩子那样地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这个孩子学习时动了脑筋的优点挖掘出来,评价的针对性明显不强,也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但如果教师此时这样说你提的问题真精彩,看得出你在自学时读得很仔细,思考得很深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发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动脑筋、爱钻研的好习惯。3、评价要具体评价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就要让他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这样,他才能确确实实感到自己确实应该得到表扬,自己是因为某个方面进步或突出了,才得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自己哪一方面还存在问题,还须努力。其他同学,也比较容易得到同感。比如有时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学生:今天你读书投入了感情真不错!今天,你的字写得端端正正,可见有多认真!4、方式因人而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质才能,帮助学生拥有自尊和自信。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语言表扬(又分书面与口语两种),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扬;可以轻描淡写地表扬,也可以郑重其事地表扬
例如,女同学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教师多用贴切的评价语言激趣;性格内向的学生,敏感性高,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对他们应该经常用赞许的口气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避免刺激性的语言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可多用掌声代替语言。
当然,课堂上评价学生,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一个会意的微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照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语言丰富、感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语言如果单一、缺少变化,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表现出缺乏兴趣,麻木不仁。因此,教师要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有一位老师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变化,充满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主体多元、互动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一发生的情况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应全身心的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犹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一次次的惊喜、愉悦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地艺术境界,形成一个个教学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