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训练要紧扣一个中心(发展语言和思维),划对三个阶段(写一句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实行二导三结合策略(导思路、导兴趣,阅读、观察、写话三者有机结合)。
一、一年级下学期训练写想说的一句话
(一)结合课文阅读写一句话
1.看图写话。先指导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再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写下来。如看课文中《离群的小鸡》四幅图,训练学生给每幅图写一句话:鸡妈妈带着小鸡找食吃,小黑鸡离开了鸡群。花猫从栅栏里钻出来,要吃小黑鸡。鸡妈妈赶走了花猫。小黑鸡低着头,回到了鸡群。
2.读中学写。即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四素句,把自己感兴趣的想说的话写下来,作为记叙的起步。如教《一只小羊羔》指导学生思考:放学了,巴特在回家的路上,听见哗哗的叫声。这四素句,要求学写一句内容有所不同的话。学生有本可依,再显身手。如:每天傍晚,小明跟爷爷一起在山上放牛,还唱着山歌。又如:下课后,我在座位上想,张老师等您来了,我一定对您说,您能不能让我当小组长。
(二)结合生活观察写一句话
1.写做过的。(例:晚饭后,我坐在妈妈身边学钉衣服扣子。)
2.写着到的。(例:小明昨天约我到张爷爷家,看见小白兔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真可爱。)
3.写听到的。(例:我每天给鸡喂食,听到鸡啄食把地皮都啄得蹦蹦响。)
4.写闻到的。(例:要做练习的时候,我打开文具盒,就闻到橡皮的香味。)
5.写尝到的。(例:今天中午,我吃了一个西红柿,又酸又甜,我爱吃。)
6.写触到的。(例:上学时,我跑快了,摔了一跤,现在腿还有点痛。)
7.写心想的。(例:昨天放学后,我和爸爸一起腌咸鸭蛋,心里想,明天就能吃上它,该多好啊。)
二、二年级上学期训练写想说的几句话
(一)结合课文阅读写几句话
1.照样仿造。如阅读《吃墨水》让学生照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拉去漱口样仿造。小青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这是不好的习惯。
2.乐写图意。即把理解课文插图意蕴产生想说的话写下来。这不仅保持了学生对图的特有兴趣,而且将为写段、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四幅彩色插图,指导学生依照插图用自己的几句话写出图意,具有爱图天性的学生都乐意去写:葫芦叶子上生了虫,种葫芦的人不马上治。邻居告诉他要治虫他不听。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是有关系的,只顾葫芦不管叶子,结果葫芦都枯掉了。
3.从读想象。这是一种想象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新内容的写话训练方法。如《狼和小羊》的结尾在狼扑向小羊时嘎然而止,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依课文情境驰骋想象,写出小羊对会狼的办法: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飞快地抓一把土撒向狼,然后趁狼揉眼睛时逃走。又有学生写出更好的办法: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一低头,狼扑了个空,碰在了石头上。狼急了,再扑向小羊,小羊很快往旁边一躲,狼正好落入溪水里,淹死了。
(二)结合生活观察写几句话
l.写五颜六色。(例:我家有一只大白鹅。它有一身雪白雪白的羽毛,像空着一件漂亮的白色的衣裙。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大疙瘩,真像戴着一顶小红帽。我最喜欢它了。)
2.写千姿百态。(例:我妈妈喂养了鸭、鸡、兔子,我最喜欢看它们走路了。鸭子走路是一摇一摇的。公鸡走路是抬头挺胸的。兔子走路是一蹦一跳的。我学它们走路的样子,妈妈就捂着嘴笑。)
3.写各种动作。(例:上课铃一响,田老师就站在教室门口。他手里拿着课本,亲切地望着全班同学。铃声一落,他轻轻走进教室,把课本放在讲桌上向我们点点头,亲切地问我们好。然后从粉笔盒里拿出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字。)
4.写变化发展。(例:我淘米煮饭,开始锅里没有声音。我把火加大,锅里就有了细细的声音。过了几分钟,锅里就有了扑扑嗒嗒的声音,越来越大。再煮一会儿,我把火儿减小,锅里声音也渐渐小了。米饭熟了。)
5.写翩翩浮想。(例:张老师,从开学到现在,我没对您说过一句话。我有缺点您能帮我改正吗我有优点,您会高兴吗我做错了事,您能原谅我吗)
三、二年级下半期训练写想说的一段话
(一)结合课本阅读写一段话
1.摹仿佳段。佳段是指课文中最有特色、最适合语言训练的段落。摹仿佳段,不仅能加深对佳段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式多练多得。如《黄山奇石》第2-5自然段都是佳段,学生读后自选喜欢的一个自然段为摹仿段,再任选第6自然段略写的三种奇石中的一种写一段想说的话。
2.给图配文。即学生准确审视图意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完成给图配上一段文字的任务。如让学生给《不要捕蜻蜓》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夏日的一天,小明、小刚拿着网子正在院子里捕蜻蜓,一位大姐看见了,马上走过去劝阻说:蜻蜓是益虫,专吃蚊子等害虫。不要捕捉它。两个人听大姐姐这么一说,不好意思地说:大姐姐,我们不知道它是益虫,今后再不捕了。说着他们把捕到的蜻蜓全放了。大姐姐满意地笑了。
3.文体变换。主要指学生阅读古诗后乐意用自己的话将其变换成散文式的一段话。它很有训练力度,教师要多激趣导思。如将《所见》变换成一段记叙文。教师可提供思路:时──傍晚,地──树林里,人──牧童,其动作有:骑、歌、意、闭口、立。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成功地写一段话。
4.角色换位。即学生变课文的读者为课文中的人物或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描图中的一位傣族小朋友,写出自己是怎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一段话。
5.故事延续。即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发使故事性有个结果。学完《丑小鸭》,趁学生的动情点还处于亢奋状态,启发学生想象:丑小鸭出来散步,回到被讨厌的家,会是怎样的情况
6.扩充情节。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内容扩充具体。如《丑小鸭》中讲道: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疼爱的情况是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扩充情节写一段话,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创造想象力。
7.增补内容。即把课文中没写出的积极意义的内容增补出来。如读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启发学生作增补内容的思考:大自然中只有课文中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吗你还知道哪些请用一段话写出来。学生将向日葵花盘朝太阳,大树的年轮朝南的稀疏、树上的果实朝南的成熟早,树皮朝北的粗路等内容增补出来。这样的写话训练、使学生思维扩展性、创造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结合生活观察写一段话
1.按时间顺序写。(例:我剥开薄薄的桔皮,里面有几瓣儿红得透明的桔,它们像一群亲姐妹,紧紧地抱在一起。我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那汁水就出如满我嘴里的每个角落,甜甜的,酸酸的,还有清香呢!我又掰了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吃着,一直甜到心里。)
2.按方位顺序写。(例:我心爱的文具盒是塑料做成的,文具盒表面有一幅彩色的图画,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坐在登月飞船上,游在太空中。小朋友坐在飞船上看到了闪闪的星星、圆圆的月亮,小脸蛋上闪着兴奋的光彩。文具盒里放着我每天学习用的的铅笔、橡皮、尺子、小刀等用具,它们是我的小伙伴。)
3.按因果关系写。(例:昨天,我回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先准备了火柴、蜡烛、玻璃瓶,接着我用火柴把蜡烛点着。我看见蜡烛上头的火光是黄的,下面的火是蓝的,火焰还随着微风摆动。最后我把玻璃瓶罩上去,只一会儿功夫,火就灭了。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说,点蜡烛时,如果四周有空气,它就会燃着,而用玻璃瓶罩上后,空气进不去了,没有了空气,蜡烛就灭了。啊!现在找知道了,燃烧是需要空气的。)
4.按并列关系写。(例:鸽子的胆子真大,我走到它的身边,它不怕,好像没看见我似的。鸽子也很灵敏,我刚用手去抓,它就马上飞得无影无踪,好像对我不高兴。)
5.按总分关系写。(例:村里的水果店就在我家旁边,店里的水果真多,真好看。红红的红富士苹果,就像一个个小姑娘的脸。黄黄的鸭梨,就像一只只大鸭蛋。橙黄色的无核蜜橘,小巧玲线,像精致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