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如何根除学生作文中的假话

如何根除学生作文中的假话

去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40%的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这种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其实,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去年高考中这个极端性的例子,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改革作文教学,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一、指导作文,首先要培养文德

文德的核心是求诚。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盛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为了达到求诚的目标,作文命题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知道清楚的和易于着笔的,不仅不阻遏、而且能诱导学生把平时的积蓄发表出来。作文的测评标准,不要片面强调思想性,所谓立意要高、开掘要深,引导趋迎时势,上挂下联、任意拔高,而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真情实感。一句话,要给学生提供求诚的基础。

我国古代训练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是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现在,如果我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德,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之老路。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而北辙?

二、指导作文,要着重训练写放胆文

作文中出现假话,同作文教学中的纯工具训练,搞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束缚学生的手脚密切。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提倡着重训练写放胆文。

所谓放胆文,就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文体、表达方式,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这类文章,便于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多多练习,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需要与享受,如同吃饭、穿衣、说话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不会也不需要在作文中说假话。

写放胆文,便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一旦可以放胆,消除为切题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被动心理,不再是只说可以得分的话的答卷机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多年来,以写放胆文出名的一些学生,如今纷纷成了创新人才,就是一个明证。

也许有些同志担心着重训练写放胆文,会不利于学生考试。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我以为现在学习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作得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

三、指导作文,要立足于创新

40%的作文出现雷同的假话,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太差。这与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中过分重视模仿、忽视创新有关。

这里无意否定模仿的作用。学生习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然而,有两个问题有必要弄清。第一,怎么模仿?有人是依葫芦画瓢,这种仿写相当于绘画上的临摹,以模仿得像为目标。也有人是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模仿。第二,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后,紧接着就要创造。创造才是写作的真正目标。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几乎人人耳熟能详,有人把这句话作为注重模仿的根本。也许叶老早就料到会产生这种片面的理解,因此他申明说: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他着眼于从阅读中体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而并不赞赏通过阅读加以模仿。

叶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模仿的弊端:学写文章从临摹的方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脱离,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为写作而学习写作。还有,在实践上容易引导到陈词滥调的路子,阻碍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铸语。通常说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从临摹来的。现在学生作文中严重存在的雷同化现象,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严重萎缩,不能不说与片面强调模仿有很大关系。

当务之急是,作文教学由模仿性向创新性转型,确立学生作文训练的主动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才能。至于根绝作文中雷同的假话,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