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浅议生本内容的选择-小学语文论文

浅议生本内容的选择-小学语文论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浅议生本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学校有几个外教,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听到最多的三个词是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做),result(结果呢)。

其实这几个单词正好指向了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为什么教是教学的方向,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所以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从2007年以来,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时都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研讨的一个重点,学期初都会对整册教材教什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要求每一位教师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本年段目标、文本特色、编者意图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落脚点(学生言语发展点、思维训练点、学习兴趣点、情感熏陶点等)。【课件出示记录表】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对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浅的认识。

一、选择学生喜欢学的内容

【课件出示】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 周一贯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让学生喜欢。现编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选文本身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能充分吸引学生。但是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为什么还是学得兴趣索然,味道嚼蜡?其中有个根本的问题,我们每一篇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否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来教?

让我们先来看我校一节省级研讨课《玩出了名堂》中一个环节。执教者为了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的科学品质,第一次试教时试图抓住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来体会他。这是第一次试教时的场景:【课件出示】

师出示句子: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师: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你发现其中的一组反义词了吗?

生:自由读,随后纷纷举手

师:指名学生回答

生:我发现厚与薄是一组反义词

师:你真能干,那从厚与薄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愣了许久)

师:你再去读读句子,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有话说的。

生再次读句子

师:现在有话说了吧。(生继续沉默)

师:那你们想想,这么厚的镜片磨成这么薄,要不要花费很多时间啊?

生:要

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可他没有放弃,可见列文虎克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板书:坚持不懈)

师:那还有什么品质呢?(生仍然无语)

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是不是我们的学生感情麻木?不是!其根源在于我们没有遵循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内容,忽视了课文的形象感染。像这样的类似的情况也大有存在:比如教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只专注人物革命精神的分析,殊不知这些精神学生在脑中一点印迹都没有;说明文只知道问学生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而没有让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精妙等等。

为什么原本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却让我们上得兴趣全无呢?在评课时,我们一致认为是教学内容点的选择出现了偏失【课件出示】:我们不知道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也不明白孩子最想知道什么?

于是,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在学生中展开了调查。结果学生都将目光落在了【课件出示】: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soft/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这一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分析原因有:1、学生对细小的蚊子腿居然看起来有兔子的腿那么大,惊奇无比!2、因为此处很具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于是将整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选择这里展开了第二次教学:

初读疏通课文

师: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处读给大家分享。

几位孩子不约而同地朗读到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朗读时,孩子们有的强调不得了,有的强调兔子的腿,绘声绘色,情趣全调动了起来,惊奇无限。此时,老师出示句式:我突然想到: ?我一试,啊,不得了,

生1:我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书,会怎么样呢 ?我一试,啊,不得了, 书上的字看上去有脑袋那么大呢!

生2:我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手指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 五个手指看起来像顶天立地的大柱子!

更有孩子结合科学实验,我突然想到: 把橡皮末和水捏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居然成了橡皮啦!

这话匣子一打开,孩子们便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兴趣盎然,纷纷道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

师:是啊,你们就像列文虎克,多善于思考啊!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实验,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啊。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更重要的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从此课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学生喜欢学的内容,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前提,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学有所得,学为所用。正如卢梭讲的【课件出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二、选择学生能学的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喜欢学的基础上,我们要以差异教学为指导,选择适合每一个孩子能学的内容来教。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做必要的分析,掌握绝大多数学生的现有的学习水平,为找准最近发展区作充分的准备。/article/比如《风娃娃》的朗读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就是将文章读正确,读出自己的感情,其次是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而最高的要求是将风娃娃做的几件事情讲给风妈妈听。

还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中,对于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孩子借助字典上的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就行了,但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这个成语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

无论对哪一层的学生而言,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要遵守【课件出示】低入准则。什么是低入呢?就是指教学内容应该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能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学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学。【课件出示】但低入并不代表选择的内容没有难度,而是教师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从中选择最适合学生起点的内容。比如我们在低段教学时会遇到许多儿歌的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体会儿歌的音乐美。【课件出示】那在教学时我们对孩子讲什么韵脚、押韵之类专业术语肯定孩子们都听不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学会低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我们只要将原文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句序打乱,变成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让学生去读一读。这样的内容我想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吧。那么他们肯定能感觉到变序后的句子读起来很别扭,不带劲,因为韵脚变了。再通过对原文的比较朗读,就能感觉到儿歌的那种合辙押韵。显然,这样的教学面向的就是每一个孩子。当然,对于能力稍强的同学,他们可能还吃不饱,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练习提高他们对儿歌押韵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课件出示】

天上雪花(飘 落),

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

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鼻 眼),

雪人对我(乐 笑)。

低入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关键,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适应了学习者的需要、能力和已有经验,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从而使每位学生能掌握有价值的新知和能力。

三、选择学生要学的内容

学习是一个体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语文体系的建构不可能单靠想学能学所达成的。有些知识,有些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给予落实到位,并努力使其成为学生喜欢学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浅议生本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语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