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用好教材 拓展识字

用好教材 拓展识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有8课集中识字课,它以韵文、对对子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饶有兴趣地集中识字,颇具特色。而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依据课标要求,立足课文,有意识地用好教材,拓展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激发兴趣,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朱老师在《识字4》的教学中,大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记住了六种小动物的名字,真了不起。你们还发现了这些生字的什么特点?(生字:蜻蜓、蝴蝶、蝌蚪、蚂蚁、蜘蛛、蚯蚓)

生:我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的。

生:我还知道它们为什么都是虫字旁的,因为它们都跟虫子有关。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的,虫字旁跟这些字的意思有很大关系。再仔细看看,还发现了什么?

生:那个蜻蜓的蜻去掉虫字旁仍然念qīng。

生:蝴蝶的蝴去掉虫字旁也是读hú的。

生:蚂蚁的蚁读yì,去掉虫字旁读yì,读音也很像的。

师:对呀,原来这些字的另一部分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关系。小朋友,像这种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读音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其实过去学过的字当中有不少也是形声字,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我觉得妈字就是形声字,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人,马表示它的读音。

生:爸爸的爸也是。

生:植树的植也是形声字。

师:说得真好。形声字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读音,知道了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生字。最有趣的是,即使是碰到不认识的字,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猜出生字大致的读音、大致的意思。现在想不想来猜一猜。(出示课件:蚊子)

生:我猜这个词读wén zi。

师:为什么这样猜?

生:因为它左边是虫字旁,说明它是一种昆虫。右边是文,所以是读wén zi。

师:猜对了吗?来看一看。(出示wén zi课件:蚊子,并配上蚊子的图片,生齐读)

师:咱们再来猜几个?(出示课件:蜈蚣 螃蟹 蜜蜂 蚱蜢)

生1:我猜第一个是wǘ gōng。

生2:我猜第三个是mì fēng。

生3:第二个我想是páng xiè。

生4:第四个应该读zuò mèng。

(众笑)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4:前面那个字右半边跟昨天的昨是一样的,我想应该读zuò吧。蜢的右半个我认识,是孟清清(班中一学生的姓名)的孟。

生5:没有zuò mèng这种小动物的。炸弹的炸右边也是这样写的,我想可能是zhà měng。因为我见过那种小昆虫,绿绿的,在草地上跳来跳去的。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课件:四个词上面出现拼音,并配上相应的动物图片)

这些小动物你都见过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小动物的形态或生活习性)

师:最后再来猜一个,好吗?(出示课件:蛾)

生1:(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字应该念wǒ它右边就是个我。

生2:他说得不对,这个字应该念é。我在书上见过的。

师:觉得应该念wǒ的举手,觉得应该念é的举手。(学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觉得自己是对的。听课老师微笑着)

这回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相应的拼音和图片,生齐读字音)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出了很多字,猜得很对*但是小朋友也发现,并不是每个字都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猜出它的读音的,其中还有不少特殊情况。所以小朋友遇到生字还是应该问问老师,查华夏集,要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评析]

本片段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

1.抓汉字规律&注重发现

《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喜欢识字?本课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自身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无穷魅力。如在认识了蜻、蜓、蝴、蝶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一番探讨,欣喜地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的,它们都是小动物的名称,字的读音跟它的一部分有关。不知不觉中,学生认识到了形声字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好像和我们在悄悄地说话呢。这样,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2.用好教材,有机拓展

怎样从教好教材转变到既教好教材又用好教材,这是新课标理念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问题。这位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她没有简单地把教学停留在让学生认识课内的几个生字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汉字规律,自主探究: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猜字。先出示蚊子接着又出示四个词,让学生明白可以运用这种规律,快速高效地认识生字。而后又出示一个稍不合规律的字蛾,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可以难字认半边,渗透一般与特殊这个道理*整个过程,学生饶有兴趣,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了教材,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