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4、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精问,理文
1.作者怎么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内容,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2、学习第一段(1-4节)(1)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2)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四、深思,做人:1、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课文四次写到爬山虎,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弄清顺序。部分整体,具体抽象。(2)理解词句。画出时间词:下午、黄昏。找出关键词:小精灵、沉郁、永远。(3)感情朗读。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已初步感知叶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气。(1)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示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积极从事文学事业。
(3)换位思考。叶老对院中的爬山虎了如指掌,当我提及散文《爬山虎》时,叶老眯起眼睛望望,写出了叶老对爬山虎的感情,对年轻人的深切期望,这当然是十五岁的我无法理解的。
(4)总结思考。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所以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文题对照。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我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课文两条线索因叶老为我燃起绿色希望而交融在一起。学生对文题似不相符的误解消除了,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附:板书设计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绿绿的爬山虎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