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
4.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 23、享受心安理得 读课题
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地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出示:毫无愧色
5、再读课题。
二.初步理解最后一节含义
过渡: 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出示:
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板书: 随时随地
为别人着想
3.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l 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指名说
l 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内容,练习概括三件事。
1.学生练习概括,同桌交流。
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逐一板书:
老夫妇 街坊邻里
前房客 我
我 后游客
l 教师随机指导 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l 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3.小结课文内容,引读三件事:
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
四.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1.学生默读体会
深入学习第一件事,默读1,2小节,划划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
出示1,2小节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读:
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
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
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
出示:一天,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6.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五.学习3,4节,自读体会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又享受心安理得的。
1.请同学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2.交流第二件事:
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
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
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1)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 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
2)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
出示:雪中送炭
3)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
3.交流第三件事。
1)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
3)师生配合读第4节。
六.领悟文章中心。
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呢高无愧色的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让学生说)
2.教师引读:而作者写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才)
七.了解文章结构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
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2.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出示: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八.小结。
板书:
23享 受 心 安 理 得
毫无愧色
年逾八旬 老夫妇 街坊邻里 随时随地 只有才
房客 我 为别人着想 因为所以
游客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