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纪实与评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9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重点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联系实际,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体会。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并具有一颗感恩之心。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对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两种极端的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 激趣质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个小朋友童年时就听到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们想知道这样的评价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生:想。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析】教学开始,教师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中,始终围绕激趣展趣持趣进行,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尤其是这样的评价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句话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文本,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情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二、 初读课文,体会内容师:同学们齐读课题,通过读课题,对于这篇课文大家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加引号?生:我想知道文题为什么是一组反义词?生:我想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师:同学们要知道得还真不少,要想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就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都读懂了些什么。(生读。)生:我知道了加引号的用意,是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作为课题,所以加引号。生:文题中的反义词是两个人物所说的话。生:课文是写巴迪小时候写的第一首诗,父母亲给的不同评价。师:通过刚才的回答,看得出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想想这样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2.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师:好,谁愿意回答?(生都很踊跃。)生:故事中有3个人物:父亲、母亲和巴迪。(师板书。)生:课文中巴迪给我的印象最深。师:能说说为什么吗?生:因为他7、8岁就会写诗了。师:谁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巴迪母亲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她很慈祥。【评析】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的方式,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回答一些易懂的问题,这就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三、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师:看来你们的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名同学读得最好。(指名读课文。)师:老师也想读一段可以吗?生:可以。(师穿插读。)师:同学们知道吗?老师也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学生鼓掌。)师:你们读得都很好。想一想,课文中人物的对话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得更合适呢?(大屏幕出示3个人物的重点对话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我的诗。亲爱的,发生了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师:父母亲这样的评价使巴迪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你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想同学们对故事已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有问题来考考你们。(大屏幕出示:1.找出和题目相同的语句,分别是谁说的?2.巴迪长大以后看自己的诗是怎么想的?)生: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生:巴迪长大后认为自己的诗很糟糕。师:他们回答的对吗?生:对。师:好,我们继续看问题。(大屏幕出示:1.父亲当时的意见是正确的吗?2.母亲为什么会说精彩极了?)生:(齐答。)是正确的。生:母亲是出于对巴迪的鼓励。师:看来,你们真的读懂了这个故事。精彩与糟糕这两个词在感情色彩上来分一个是褒义词,一个是贬义词。这样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会给作者带来哪些影响呢?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认识。生:我认为巴迪母亲的评价会让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充满自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父亲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今后的写作。生:我觉得这两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会让巴迪成长起来。师:你们认识得很深刻,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评价看起来是完全相反的,但出发点却是完全一致的。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生:是爱。师:对,那就是父母对儿子的诚挚的爱啊!师:同学们思考,母亲给予巴迪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生:是慈祥。师:而父亲呢?生:是严厉。师:同学们归纳得真准确。巴迪多么盼望爸爸也能给予他同妈妈一样的评价呀!可爸爸却说了令巴迪很失望的话,是什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好吗?生:糟糕透了。师: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你的爸爸因某一件事给过你这样的评价吗?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把你的真实感受讲出来。生:我爸爸比巴迪父亲还严厉,他打我。师:那你当时恨爸爸吗?生:有点恨。师:你应该理解这种严厉的父爱,好吗?生:好的。师:还有谁要说吗?

生:老师,我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好,我爸说,瞅你考那熊样。我心里想:你要考还不一定有我好呢?师:你在向你爸爸挑战!我觉得你应该理解爸爸望子成龙的心情。【评析】教师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范老师加强指导,反复体会、品味,使学生对人物的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四、 演课本剧,感受真情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是因为巴迪长大后正确对待严厉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才会有后来的成就,同学们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生:想。师:好,那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感受人物的心理吧!不过要做好准备,会有问题考你们的。(大屏幕出示书中图片。)师:图片看完了,请3名同学扮演文中的3位人物把这个故事片段表演一下。(生表演。)师:感谢3位同学的精彩表演。现在我要问巴迪的妈妈,在你的眼里,巴迪这首诗仿佛无以伦比,真的那么好吗?生:(饰演母亲的)巴迪的这种创作行为值得我鼓励。我觉得用精彩极了来鼓励孩子,会给他以灵感和力量。师:原来,妈妈是针对巴迪的这种创作的行为进行鼓励,而不是评价作品的质量。我们再来问问巴迪的父亲,只有简短的几行字,为什么你却看了那么久?生:(饰演父亲的)妈妈的评价实在是太高了,这样一种感情化了的评价会让巴迪骄傲自满的。师:看来,爸爸是感觉妈妈的评价太高了,他是想让巴迪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恨爸爸吗?生:(饰演巴迪的)我不恨爸爸。虽然当时不理解,但我知道爸爸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让我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严谨小心。更主要的是爸爸经常用糟糕透了提醒我,会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偏。师:看来,你已经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好,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感谢3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师:有一句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长大后的巴迪理解了父母的爱,就让我们带着对爱的感悟来齐读这段巴迪发自心底的感慨吧!【评析】这部分教学教师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学习活动推向一个高潮。五、 拓展延伸,感悟真爱师:在座的同学们,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感受过不同方式的爱呢?如果有,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生:课堂上我溜号了,老师用严厉的眼神注视着我,我觉得这是一种严厉的爱。师: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做教师的职责。生:雨天,妈妈给我送伞,这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师:妈妈对你这样体贴,用你的行动来回报你的母亲吧!生:我生病了同学到家中给我补课。师:同学之间的友爱应该永存。生:我清楚记得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给我们发糖,虽然只有几块,却甜在嘴上,暖在心里,使我感受到了学校给我们的爱。师:是的。既然这样,你们最想对我们的校领导说些什么呢?生:(齐)谢谢。生:我每次考试得了100分,妈妈都会夸我说:好女儿,你真了不起!而爸爸则严肃地说:这有什么,不能骄傲。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严厉,母爱的慈祥。师:首先,老师认为,你很幸运,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希望你们会和巴迪一样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生:我不在父母身边,是奶奶照顾我的生活。看见奶奶额头渐渐生长的皱纹,一点点变白的头发,时常让我眼里含着泪水。师:你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用你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的奶奶吧!生:我是一名住宿生,去年得到了国家的住宿生的补住款162元,这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祖国给我的爱。师:是的。我们国家对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的好政策,给我们每一个学生带来了温暖,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师: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要说,让我们在下次《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上再逐一交流吧!谁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师:课下以《感恩父母》为题写一篇短文。师: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在此,我想真诚地对大家说: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仅有表扬,也有善意的批评。请正确看待亲人、朋友给予你的不同方式的爱,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准人生的方向,不断地反省自己,向着正确目标前进吧!【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总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节阅读教学课。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本课遵循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教育理念,围绕激趣质疑,引入新课初读课文,体会内容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演课本剧,感受真情拓展延伸,感悟真爱五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完成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自由读、默读、个别学生及教师示范读,这种充分的读,将读落实到了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出母亲的精彩与父亲的糟糕的内涵。同时,教学中做到读与思,读与说,读与写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培养了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的能力。2.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主动。教师设计一堂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实情去构思。因此,在本节课立足于教材本身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谈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特定教学情境中尽快地进入角色,在尽情地演、说中入趣、入情、入境,使这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语文于教学中,同时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渗透了严厉的父爱与慈祥的母爱出发点是一致的,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把握生活的小船,实现了语文课多元的教育价值。3.适时地评价是激发学生新兴趣、新成功的动力。课堂教学中,范老师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者鼓励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对学生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给予适时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增强教学效果,有利于教与学的预期目标的实现。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