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五年版本:人教版 课型:阅读)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文言文,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是本课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对策:1.利用猜谜游戏和接话挑战 ,激发兴趣。2.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和学习方式,感悟寓意。3.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品味文言文的美。主要的教学模式(名称): 趣中激情、善读、乐读;读中品评、悟理、欣赏。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对学生而言,学有乐趣是学习的起点,学有方法是学习的钥匙,实现乐学到会学的转化,是学习成功的标志。对教师而言,贵在善教,遵循学科特点,探求相宜的策略,寻找相宜的途径,创造学习语文互动、生成的课堂,才能实现教师的价值引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4.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纪实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齐答)喜欢。师:那我说一个大家猜猜。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生:(齐答)鞋。师:对。鞋,古时候叫什么?生:(齐答)履。师:这个字比较难写,注意看是怎么写。读一遍。记住了吗? 不看黑板,写一遍。(学生练习写履字。)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会写履字了,能试着用它组词吗?生:步履。生:履历。生:买履。生:如履平地。(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师:我这也有一些词,一起读一读。(出示:削足适履如履平地步履艰难履行。)师:这几个词语中的履字,应该怎么理解?生:削足适履的履的意思是鞋,如履平地的履的意思是走,步履艰难的履的意思是脚步,履行的履的意思是执行。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看一看履有几种解释。履有脚步的意思,有鞋的意思,有走的意思,有执行的意思。一字多意是我们中国汉字的特点,当我们对这个字的意思不能一下子了解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面理解。这个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当中能够使用它。师:昨天刘老师买了一双履,是好几种颜色的花履,我太喜欢我的履了。(生笑)你们笑什么呀?听我这么说,习惯吗?生:不习惯。师:那说什么你习惯怎么说?生:鞋。师:古时候说买履、卖履可以,现在再说,就不合适了。可见到什么时候就要说什么话。那古时候的成语郑人买履,现在是不是就可以说成郑人买鞋呢?行不行,你说。生:不行,因为郑人买履是从古时候留下来的,不能随便乱改。师:就是说不能改成郑人买鞋对吗?生:是的,我认为现在把它改了有点不尊重历史。师:的确,不能改成郑人买鞋,因为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郑人买履这个成语故事是一篇古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开始范读课文,请你们认真听,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师范读课文,学生做标记。)师:好了,我读完了。你们都标记了哪里?(生汇报,师板书:宁信度,无自信也,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先自度其足, 及反,市罢。)师: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真思考了。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竟然有这么多难理解的地方,说明文言文还真难学。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生:可以看注释。师: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还有吗?生:可以华夏集。生:可以上网查。生:可以逐字理解再连成句子。师:刘老师再送你们一个学习方法,有一句话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知道了。知道是哪句话吗?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也是我们现在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多读。读的数量多、遍数多,获得的知识就多。古人的办法行不行啊,试试才知道。下面就请同学打开书,综合运用这些办法自学课文。目标:逐字逐句读通、读懂课文,有信心吗?一会你们可要接受挑战的!师:有一句话说:积小步方能至千里,积小流方以成江河。我想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收获,一定会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现在敢接受挑战吗!生:(大声齐答)敢!师:挑战的题目叫接话。什么叫接话呢?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我说上句,你们用原文来接下句。先来试一句。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叫郑大年,在他身上总发生一些可笑的事。一天他买了一件新衣服,穿上一看很合适,可往脚下一看,鞋太破了,和衣服实在搭配不到一起去,于是他就想生:置履。师:置在这里什么意思?生:购买。师:打定主意后他就拿出尺子先
生:自度其足。师:什么意思?生:自己量自己脚的尺码。师:度在这句中读什么?生:duó。师:读duó时什么意思?生:量自己脚的尺码。师:量好后,他把尺码生:置之其坐。师:什么意思?生:放在自己的坐位上。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的意思发生变化了,谁发现了?生:在这句话中置的意思变成了放。师:要想使语文知识学得扎实,准确运用对比的方法很重要。还有一个字。生:是坐。师:现在怎么用,组个词。生:坐下。师:课文中呢?生:同坐位的坐。师:然后啊,他就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生:至之市。师: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生:之变成往、去。师:去哪了呢?生:去集市。师:可他却忘了生:忘操之。师:忘拿什么了?生:尺码。师:这就是课文第一句话讲的事,谁能讲讲?生: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却放在自己的坐位上了,到了集市才想起忘了带尺码了。师: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师:读读行吗?(学生读得很流利,但没有韵味。)师:她读的是又准又流利,一般课文我们都这样读。可我们今天读的是文言文,文言文在朗读的时候是要讲究停顿的。原来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为了学习方便课文中加入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自然要停顿,但有些句子根据它的意思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要拖长音表示停顿,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别人也能听懂。我给你们读一遍,行吗?(师范读后请学生练读,并请学生再次读。)师:接着接话。郑大年来到集市,挑了一双满意的鞋,卖鞋的问: 你要多大的? 郑大年摸了摸口袋,一拍脑袋说了一句生:吾忘持度。师:说什么了?生:我忘了拿尺码了。师:谁能把当时他说这句话时的感觉读出来?(生试读。)师:于是他就要生:反归取之。师:哪个字词的用法变了?生:是反,现在是反正的反,课文中是返回的返。师:看他转身要走,买鞋的一把拽住他问:你给谁买鞋啊?他说:当然是给自己了。卖鞋的听了便问生:何不试之以足。师:问什么呢?生: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师:卖鞋的老板问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生:会以为他不想买鞋,不理解他。师: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试读。)师:可他却回答说生:宁信度,无自信也。师:什么意思?生: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师:猜猜,如果卖鞋的老板再劝他,他会不会改主意?为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从宁这个字看出来他不会改主意的。师:只肯用一个办法,别人劝也不听,这样人我们可以说他顽固。师:等郑大年回家取回尺码再回到集市时发现集市已经生:市罢(集市散了)。师:自然他就?生:遂不得履(没买到鞋)。师: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郑大年可不可笑?生:可笑。师:今天郑大年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师用郑大年的口气说)我郑大年一向守规矩,可竟没买到鞋,何故?各位挚友可否赐教予我?生:因为你只知道用尺码买鞋,而不知道用脚试试。师:难道用尺码买鞋不对吗?生:也对,但你不会随机应变。师:希望同学们以后都不要犯郑大年这样的错误,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做一个懂得随机应变,会处事、善处事的人。文言文有意思吧?那咱们一起读一遍。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尝试着去背一背课文。(学生练读后试背。)师:背下来了吧?学习很简单,就看你用不用心。记住,现在你背下来了,叫暂时记忆,明天你再背一遍,过几天再背一遍,这样你一辈子都不会忘。最后再送给同学们一篇文言文《矛与盾》,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利用多读的方法把它读通读懂读出韵味。也可以像我们课堂上这样添枝加叶地读给伙伴听。用心做到这些你自然就会背了,这才叫真正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节课上到这,下课!【评析】灵性的闪烁,往往在一瞬,抓住瞬间的美丽,呈现给你的是一片生机。采摘几朵幕后的花絮,从中感悟台上、台下教师们的与众不同。一、相信教师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是教材的实施者。他们只有在信任的目光中,在交流的触动中,思维的翅膀才会越飞越高,智慧亮点才会越积越多。基于此,刘老师在这轻松的教研氛围中放飞自己的思絮,在数次磨练中,逐步走向自信。《郑人买履》一课验证了我们的教研思路相信教师,他们是创造的源泉。《郑人买履》一课也验证了我们的青年教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二、搭建平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满足这些先行者,我们教研部门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 先行的教师们在展示中成长,在交流中成熟,在研讨中成就。从系列活动中,刘老师脱颖而出,这源于她对文本的剖析,对课堂的驾驭,对信息的捕捉。因此,刘老师才能从容地不见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领悟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润泽生命,启迪智慧。正如网友所说:喜欢这种无痕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三、挖掘亮点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走进文言文与白话文,感悟着根与枝叶的魅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把文章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最终领悟到古代文化的精华。回味一下师生的课堂言语,师曰:我郑大年一向守规矩,可竟没买到鞋,何故?各位挚友可否赐教予我?生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生曰:你只知道用尺码买鞋,而不知道用脚试试,你不会随机应变。生曰:你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做一个懂得随机应变,会处事、善处事的人。听到这,大家心中定会涌动一股兴奋之流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丰富了心灵,启迪了智慧,言语表达也趋于精致。这样的语文课,一定会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难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定就在其中孕育、生长。这些就是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情智相融合而不同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