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到两节。四、教学准备: 录音带、挂图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华夏集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四、朗读、背诵全诗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板书设计:1、我们爱你啊,中国山河无比壮丽特产闻名世界我们爱你啊,中国 民族风韵迷人 我们爱你啊,中国(骄傲自豪) 文化古老灿烂 (分发开拓)民族精神伟大教学后记:2、郑成功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 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感悟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三、教学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仿写战斗场面。四、教学准备:小黑板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 奴役 慷慨激昂 允许 铁甲舰 街头巷尾融洽 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 聚集粮草 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第三课时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板书设计: 决心收台2、郑成功 收复台湾(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不忘英雄教学后记: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背诵第二自然段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难点:着重理解感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四、教具准备:1、肖邦的画像2、肖邦的音乐磁带3、收集有关的爱国故事或诗篇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华夏集,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 波兰 切肤的亡国之痛强烈的爱国之情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字只识不写。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3、通过反复吟诵和了解历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诗中的词语三、教学难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强的特点。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裳收 喜 无比欢快、热爱祖国 漫卷喜欲狂第二课时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华夏集、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板书: 示 儿九州同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死 悲告乃翁 (热爱祖国)练习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①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②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③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2、诵读与欣赏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一)学习第一题。1、读题 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 3、教师小结(二)学习第二题。,1、出示题目 2、学生比较,交流 3、教师小结(三)学习第三题。1、小组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读歌词 2、指名读,正音 3、讨论理解 4、欣赏歌曲 5、教师小结四、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2、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教学重点:写好钢笔字。教学难点:写好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1、观察字帖。2、交流观察所得。3、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5、评比书写情况。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1、复习毛笔字书写要点2、读帖①字形特点②笔画特点3、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5、评讲书写作业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①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②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教学重点:口语交际教学难点: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一种少数民族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口语交际1、审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请人选一个你了解的民族,向同学们作介绍。2、明确口语交际要求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3、小组交流交流要求:①符合口语交际要求②小组中要体现互动,介绍人要能解答同学的疑问4、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评议、互动。5根据介绍情况进行评选,选出本次口语小明星6、教师总结三、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要求: 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猜你喜欢读中学说----《草船借箭》口语交际训练例谈 02-18《两小儿辩日》教学片段及其评析 02-18《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 02-18在体验中拨动爱的心弦 02-18对有有天赋的学生的施教对策初探 02-18伟大的友谊 02-18匆匆 02-18《一夜的工作》 02-18《狼来了》 02-18挂两枝笔的孩子 02-18热门预览《马踏飞燕》重点段教学设计 02-2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02-21《一夜的工作》之想做读写 02-2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02-20《作文(新闻报道)》 02-22一曲激情飞扬的赞歌 02-23奴隶英雄 02-19采蒲台的苇 02-22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02-23鹿和狼的故事 02-21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