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教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教师配着古乐范读)[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要求: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把它画出来。(太阳、花、水、春天)(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的花儿()的江水()的太阳()的春天课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轻读句子。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课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图: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
会流连忘返)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师:刚才,大家解译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词读胖了。如果把我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