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出示。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来认识它,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变色龙的资料。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依次写了它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要想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2、交流。(不容易)从哪可以看出来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1)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发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2)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一怪物,还细细端详起来。端详是什么意思?作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的。默读课文第二段。
2、读后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哪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勾勾画画。
4、交流。
外形: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9自然段。
(2)交流: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3)在介绍动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也要紧紧扣住它的特点来写。
(4)指导朗读。
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捕食的特点吗?你又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2)交流、指导朗读。
(3)变色龙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它的眼睛与舌头又奇特在什么地方?
(4)交流,朗读第11自然段。
变色: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
(3)看到这些,你会怎样称赞它?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既迅速又准确、身体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会怎么处置呢?
2、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对啊,我们要保护变色龙,保护自然界的所有动物,让我们人类和动物都能和谐地在地球上生活!
五、作业
1、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介绍。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