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法展示
安排一课时。(下同)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通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用原文正确无误地答出下列内容:
①作者的一个观点: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或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或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从现有的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
②修辞选择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准确,富有表现力;另一个是修辞有时代性,有社会性。
③语言积累的三个结合:它(按:指丰富语言)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
2.深入课文,思考论述
布置学生再读课文时,要求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要点:开宗明义后即用生活现象印证,正面亮出观点时不忘修正一些人的误解。)
②课文在论述两个标准时如何安排层次?(要点:论述第一个标准时,先说明为什么语言运用要讲究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接着说明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最后论述对象和场合的问题。论述第二个标准时,先谈修辞选择因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而有异,其次提出了今天的社会对修辞选择有新的要求。)
③在论证修辞选择的条件时,作者强调了什么?(要点:积累语言的重要性。)
3.结合课文,迁移训练
课文后面设计的两道练习,可安排课内、课外各完成一道。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简单,层次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指导学生自读时,要求能够弄清一个观点,熟悉两个标准,了解三个结合,并能用作者的观点去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增强学习修辞的意识即可。
(设计B)
教法展示
1.名例引路
即用某熟知的修辞例子让学生发表意见。
示例:相传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先用到字,再改过字,又换入字、满字,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
要求:请比较一下到、过、入、满、绿等5个字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案(参考要点):到、过、入无非表示春天已经来临。满虽然能表示春意之盛,但并不确切,风和满配搭也很勉强。而绿既包含了春到,又表示春满,更富有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使人产生如见其景、如入其境的真实感和美感。
2.金口大开
即课前布置学生备好《现代汉语词典》或关于现代汉语修辞知识方面的资料、书籍。课堂上由学生开放式地给修辞下定义或作解释,答案不求统一,《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名家关于修辞的说法可供参考。
3.课文采珠
即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弄清一个观点,熟悉两个标准,了解三个结合。(一、两、三所指的内容见设计A)
4.火花碰撞
即由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习课文后,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以下几点应达成共识:
①课文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②课文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③生活中应锻炼自己的修辞选择能力。
5.身体力行
即完成练习题,答案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教案点评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已经对修辞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因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修辞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认识修辞选择的重要性。
(设计C)
教法展示
1.阅读课文,了解一、两、三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捕捉信息,回答一、两、三所指(具体内容见设计A)。
2.完成练习一,回答为什么
为节省时间;可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思考一段材料,着重阐述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原因。不必局限于《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答案,而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挥创造性,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理即可。
3.结合练习二,补充实例,畅谈认识
举实例最好是自己或周围同学经历的;谈认识可深可浅,可长可短,但必须真实。
4.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选择本班近期某人某篇作文,翻印给全班同学,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或受到的启发,从修辞角度对作文作些修改,并列举修改的理由。
教案点评
学习修辞在于运用修辞。由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教学本文时,把握观点是基础,完成练习是桥梁,实际运用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