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华夏集小编带来的是《藏羚羊的跪拜》导学案,希望通过这篇震撼人心的文章来唤醒那些冷血的良知。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用词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发展性目标:感悟人世间伟大的母爱和慈善情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难点:领悟句意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教学重点:老猎人为什么将他的猎物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教学设计:读这篇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特有的时代性、社会性。
对当时藏北高原无人区的环境的要有所了解: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所以当时还没有成为自然保护区。而那时,有许多藏民是靠打猎为生的。否则,就没有生存的条件。而获取各种猎物,成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的唯一的途径。当他是个猎手,不为藏羚羊的求饶所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正是这种特定的情景,更显示出老猎人的非同寻常他特有的善良的本性。
其次,要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两个角度:一写藏羚羊;二写老猎人。本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正是遵循这个线索,先引导学生感悟藏羚羊的悲壮的求生跪拜的动人的一幕,通过对动作描写的反复朗读、体验文本的主题赞颂母爱的伟大。藏羚羊的跪拜、乞求、流泪,这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正是为了腹中的孩子。这一段细致、形象的描写,是应该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的,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再是对文章主人公老猎人的传神之笔的理解。文章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奇怪、蹊跷、忐忑不安等词语,直接刻画出人物心理变化的流程,还有通过细小的动作,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在颤抖着他的手仍在颤抖他挖坑、掩埋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到老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是慈爱的人。
文章语言表达精炼、准确,运用多种方式,传情的朗读,也是我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读促进理解,促进个性的体验,自主感悟,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练习设计,定位在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上,将描写心理活动作为一次技能训练;同时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乐意尝试,愿意去做,不会把它作为一种课业负担。这种训练方式,也有利于学习文章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动物间母子情深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兴趣导入)
不光人间存在着伟大的母爱,小动物间的那种母子情深也让我们感到非常的亲切、和谐。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描写人与动物的文章,它要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目《藏羚羊跪拜》,
1、知道有关藏羚羊的知识吗?交流。
2、引导质疑:读题,你觉得根据题目,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后,归并问题,主要引导思考:
(1)那只藏羚羊为什么要跪拜?
(2)课文怎样描写藏羚羊的跪拜?
以上就是华夏集小编分享的《藏羚羊的跪拜》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华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