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开学第一课关于家风的主题班会告诉你。华夏集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希望通过这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踏入大学门槛的学子们明白将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的重要意义。
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
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 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 2012 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 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 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 家与国是同构的, 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 家是缩小了的国, 。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 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 1.是对行为的规范。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2.是文化的传承。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 3.精神的延续。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
故事:《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 2002 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 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大体有三: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九、总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更多精彩关于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勤俭节约、开学第一课鼓励学生学习教案,尽在华夏集,欢迎您查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