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一粒沙里见世界》教案

《一粒沙里见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现代散文中小与大的关系。

二、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艺术风格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一粒沙里见世界。即通过小事物展示大境界,或通过都江堰表现作者对社会文化的独特思考,或通过灰色的眼睛和吻火的动作来表现徐志摩的个性风采,或通过合欢树来表现深厚的母爱。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并进一步了解现代散文创作中想象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一、理解散文中想象的作用

想象在散文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想象创造的艺术之虚,可以为生活之实插上翅膀,使文章显得丰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本单元的三篇散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内容。不过,三篇文章的想象方式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辨析。《都江堰》中的想象更多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还原性想象,如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既具体又质朴,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这些都是作者站在历史角度所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艺术演绎。《吻火》中的想象以出人意料取胜,作者不仅由吻火的细微动作联想到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而且把诗人因飞机失事而意外丧生的悲剧事件想象成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的诗性意境,这些想象奇特、大胆而又令人赞叹。《合欢树》中的想象则充满抒情意味,如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这种想象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怀念和对母亲的深深理解,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二、理解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它通过选择合适而恰当的参照物,将本体和比体进行对照,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在《都江堰》中,作者除了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整体性对比之外,还把李冰与秦始皇、李冰与现代官场的衮衮诸公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表现了都江堰被作者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的根本原因以及作者对李冰人格精神的高度赞美。《吻火》把徐志摩吻生活之火的淳朴人生与隔江观火的怯懦人生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勇于体验生活的 吻火人生的赞赏。《合欢树》中既有儿子与母亲的对比,也有母亲几十年来变化的对比,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并尝试概括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在文章中各自的表达效果。

三、理解现代散文小与大的关系

本单元所附的短文《现代散文的小与大》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散文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某一具体的人、事、物、景,如《合欢树》中的合欢树,也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吻火》由一个微小的动作细节入手,展现徐志摩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技巧,即以部分来表现全体,如《都江堰》中由李冰手握长锸中流分水的镜头,透视其所代表的一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和政治纲领。

华夏集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