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新郎
一、预习要求。
诵读词作。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古代写离别的诗词)。
二、赏析语言,品评情感。
讨论如下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1.疏通文句,比如词中重复出现而意义有所不同的词,去(离开),共(共同),重(反复,重新,分量多)等;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比如上阕、下阕表意的重点不同。(该处不宜花太多时间)
2.知人论世,结合当年毛泽东的多重身份(年轻的丈夫、革命者)来解析此词,还原词人真性情的一面。
问题设计: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哪些情感内容?仅仅是别情吗?(夫妻的缠绵、宽慰,革命者的豪气志向)
比较鉴赏:选毛泽东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如《蝶恋花答李淑一》。
3.体会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手怎样?眉怎样?(情态俱现)霜如何?月如何?(环境营造)崩扫更可见气魄。重点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学会鉴赏。
三、深入思考,适当拓展。
设计问题:与其他诗作词作相比,同是写离别,有什么异同?
比如和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词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也许──葬歌
一、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知内容大意。
二、赏析语言,品味情感。
1.也许一词通常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删掉一、三节中的也许,是否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为什么?(也许一词可表达不愿相信的苦情,去掉则显肯定、生硬)
2.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
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秋天、墓地、亡女。(符合环境特点,营造童话意境,可见父爱的沉挚)
3.这首诗在用词、修辞方面都有巧妙之处,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内在真情,结合诗歌语言加以具体分析。
用词方面,如轻轻缓缓等。(父亲的怜爱、内心的沉痛)
修辞方面,如拟人,夜鹰不要咳嗽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等。(童心稚拙,故作宽慰)
三、自主研究,适当拓展。
1.本诗作者悼念亡女,却不呼天抢地,涕泗俱下,诗人心境究竟如何?
2.将本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对比阅读,可以看出同是追悼亡人,痛苦却不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词表达夫妻难偕老之情,此时词人已近中年,感情格外沉痛。另外,也可提示读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进行比较赏析,看看有什么不同。
华夏集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