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堂学案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1、重点: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展示图片,创设情境,介绍西双版纳。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美丽的画面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起畅游一番。二、正音正字傣族 雪茄 狼狈 村寨 贿赂 祈求三、整体感知,感受美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2、说说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特征。学生思考、发言。四、再读课文,表现美1、西双版纳因为其美,成为大家旅游度假的首选。对傣族人民来说,这是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导游紧缺,决定到全国海选导游。今天来到我校招募导游,希望同学们积极应聘。认真阅读,结合文章的所写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以导游身份介绍西双版纳。2、其他同学评价刚才几位小导游的导游词,说出其中的优缺点。3、根据以上讲解,我们了解到西双版纳的美景可以分为哪几种景观?它们有什么特点?自然景观神奇秀丽人文景观质朴意深五、品味语言我们跟随李舵领略到了西双版纳的美,这主要还要归功于他那美丽的语言。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欣赏这些优美的片段。例:(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赏析: 神奇秀丽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观、涉、登、拍、留用得十分准确传神,表现旅游观光行程之紧凑,方式之多样,心情之愉悦。一张张、一串串又表明拍下的珍贵照片数量之多,收获之大及留下的彩色记忆印象之深。(默看)从文中任选一个词语、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品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自荐赏析片段,同学互评)六、探究文章有五个小标题《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这是对刚刚欣赏过的版纳风光习俗的概括,你觉得这五个小标题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你能拟一个比它更好的标题吗?示例指导:高高望天树这个标题有好有不足,好在高高二字指出了望天树的特征,更隐含了作者的喜爱、仰慕等感情,不足在这部分内容似乎只有第一段写了望天树,第二、三、四段都与望天树无关,不足以概括这部分内容。学生选择一个小标题自己先思考,再四人小组简单讨论交流一下,代表发言,教师巡视指导。七、总结《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的完美结合,整个一节课我们共同穿梭于美丽的热带雨林,感受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家都陶醉在美丽的氛围之中,在老师的眼中同学们个个都显得很美。如果大家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鉴赏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言行,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八、布置作业:同学们,相信你们也去过许多美丽的景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处,也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展示它的美丽。(字数不少于300)板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望天树高高自然景观 神奇秀丽野象谷悠悠竹楼映蓝天人文景观 傣寨水妩媚 质朴意深生与死笑对猜你喜欢浅谈球形阅读教学 02-03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02-03突出重点,优化过程──浅淡阅读教学的改革 02-03补白阅读教学中的精妙之笔 02-03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02-03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02-03提前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点思索 02-03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02-03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 02-03语文课堂练习的优化 02-03热门预览语文苑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02-03拓展阅读教学时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02-03兴趣盎然的拼音课 02-02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02-02改革作文评估方法 解放小学语文教师 02-02读、疑、联、注──浅谈阅读四法 02-02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02-03在合作中互进,在探究中提升 02-0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02-02识字教学的新探索 02-02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